在场的人能混到参加朝会这步上,那就没一个傻的,都能听得出永安帝话里的意思:你敢走,我就敢对你妹妹和未来的妻子扎手。
明晃晃的威胁。
站在文官最前方的正是太子。此刻的太子听着永安帝说的话,一张脸涨的通红。圣心如渊,但那也是他亲爹,他比朝臣们更要了解皇帝的心思,皇帝何止是要养废了北燕王啊……
太子欲言又止,抬眼看着上方威严的帝王,又默默地垂首,安分地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太子安分了,萧思钰这个皇太孙却不安分,只见他从太子身后移步出列,走到文臣武将之间的位置,一拜而下,“陛下,臣以为东北之事刻不容缓,还是要早日定下带兵人选为好。”
从萧思钰出列开始,太子心底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奈何大殿之上,皇帝和朝臣们都看着,身为太子,他不能做出任何失仪失态之事,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这个嫡长子出列,用一种掷地有声的声音奏请出兵。
太子闭了闭眼,有心想要斥骂萧思钰糊涂,责怪他多管闲事——说到底,东北边防如何,那是东北应该考虑的事情,要不要带兵出征,也是兵部户部甚至皇帝需要考虑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得到他一个刚刚上朝不过三月的皇太孙来多嘴多舌?
萧思钰作为唯一身在上京可以随时伴驾的皇孙,今年四月末,是永安帝刚刚提出要让他上朝听政。
谁也摸不准永安帝到底是什么意思。说要培养皇太孙吧,可皇太孙他亲爹太子殿下可还好好的呢。东宫储位乃国之根本,国本不动,皇帝亦是春秋鼎盛之时,少说也还能执掌朝政二十年而不露疲态,其实根本没必要此刻就让皇太孙入朝听政。
那难道是为了敲打太子?那也不应该啊,太子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有皇帝在上面压着,藩王也皆被分封在外,皇帝逢年过节的都不一定会召藩王们回来,太子地位稳固,自然不会做出蠢事。永安帝完全就没有必要去敲打太子,反而会令人心浮动,国本动摇。
太子也摸不准永安帝的意思。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说是亲父子,实则先论君臣再论父子。太子一直都觉得,虽然他口称“父皇”,实则应是“皇父”才对。皇权在上,父子人伦亦要为此让步。
虽然兄弟们没有一个在上京阻拦他的,但太子始终觉得,若要他来选,他宁肯选择被分封出京,在封地上做一方守疆大员,也好过日日在上京城如履薄冰,深怕何时就会踩了皇帝的忌惮——这个太子,日子过的还没有孟德妃膝下的升平公主舒心。
刚接到让萧思钰入朝听政的圣旨时,太子啧惶惑不安,甚至因此而小病一场,缠绵病榻之时想的都是他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了以至于还给竟然要让皇太孙入朝。
偏偏他还是储君,不管有多少惶恐和不解,他都必须压下,藏在心里,还要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
千叮咛万嘱咐让这孩子少说多听,谁知他还是把自己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太子为萧思钰捏了一把汗,更兼久久未听到上方永安帝的声音,太子心中惴惴不安,行礼说道:“父皇,思钰年幼不懂朝政,还请父皇……”
“朕觉得他说的很好。”辨不清情绪的声音从高高的帝座上传来,太子愕然抬头,帝王的神情却被垂下的旒冕挡住,让人看不分明。
“思钰觉得,朕派谁领兵出征更为合适?”永安帝温声问道。
萧思钰被太子声音中细微的颤抖吓到了一瞬,父亲的声音再次回响在耳畔——你要记住,上朝后你要面对的就是群臣,是整个大雍最核心的权力,在那里不会再有亲朋,哪怕是父亲也只是权力浪潮下的一只蝼蚁。思钰,在那里不会再有皇祖父,你只能尊称“陛下”,口称“微臣”。君臣父子,朝堂之上,没有血缘。
萧思钰后知后觉地开始害怕,但永安帝已经问出来了,便容不得他不回答。
强行使自己镇定下来,萧思钰努力掩盖自己所有的情绪,稳住声音,“回皇祖父的话,孙儿以为,皇祖父自有裁决,哪怕没有孙儿今日提出,皇祖父也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
盛世河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