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到南北朝时的破岗渎、上容渎水运曾一度繁荣,唐宋时的盐港(下蜀港)和元明时的龙潭水马驿因长江主泓道北迁,南岸淤涨而废弃;清代浚拓便民河,促使沿江水系水运复苏,而秦淮水系和太湖水系河道,因多数河床比降悬殊,坡陡流急,不利水上运输,少数河床淤垫,通航困难,1979年仅有七级以下航道76.5公里,常年营运的仅大道河航道2公里。
句容河航道,自句容河房家坝发电站以下,经东门桥、句容河桥、南门桥、瓜子沟、杜家村、石狮方便桥、黄埝坝,陈家圩、阙巷、三岔赵家桥、戴坞村至赤山友谊桥止,长19.3公里,为七级航道。1955年拓浚黄泥坝至东门桥段。1959年又疏浚下段。1978年大规模整治后,自房家坝以下的10.2公里,河底标高为4米,底宽13~15米,航闸控制水位7米,可通航吨级为20吨。
涵闸
赤山闸,三国吴赤乌三年(240年),赤山湖即建有闸坝,以利蓄洪。唐代后续建斗门3所,以节旱涝。清两江总督左宗棠拨营派勇建陈家边闸。1936年江苏省江南水利工程处在花兰墩建造节制闸一座,闸底高5.1米,顶高13.23米,3孔,中孔净宽4米,边孔宽3米,同时废陈家闸,兴建陈家边滚水坝一座,坝长34米,顶高10.7米,9孔泄水,孔底高7.76米,1937年春完工。从而使河湖水位得到初步调控。建国后,对原有闸坝作几次修整,1975年在整治赤山湖、拓宽河道的同时,鉴于原闸坝的调控能力不适应高标准要求,决定废除旧闸坝,在陈家边湖口新建节制闸一座,以集中调控。是年春施工,1976年春竣工。闸身长52米,分6孔。引水流量250秒立米。
房家坝闸 ,该闸位于句容河一支河的下口,上承句容水库来水,主要用于泄洪和灌溉。1961年冬开工,1962年春完成。闸身长12米,分3孔,每孔3米,闸底高15.5米,顶高19.12米,孔净高3.62米,最大行洪流量94秒立米,闸门原用木质螺杆启闭,后改为钢丝钢闸门。建闸后不仅灌溉面积500多亩,并保证了县城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县化肥厂的供水。
三汊河口闸,位于外秦淮河入江口处,上游距下关大桥约300米,下游距三汊河约150m。是南京市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建筑,工程主要功能是非汛期蓄水抬高外秦淮河水位,改善城市河道景观,提高外秦淮河水环境容量并引石臼湖、长江水改善外秦淮河水质。河口闸采用双孔护镜门的创新型式,分两孔,每孔净宽40m,门高6.5m,闸门为半圆形的三铰拱结构。拱内圆半径为21.2m,拱外园半径为22.8m。为满足护镜门在关闸挡水时能调节闸上(秦淮河侧)水位的要求,护镜门的顶部设有可垂直升降的活动小门叶,升降范围为5.5~6.65m。河口闸为Ⅱ等二级水工建筑物,工程总长179m。工程于2004年8月5日开工,2005年6月9日完成水下验收,2005年6月22日闸体过水,2005年9月30日基本完工,2005年12月31日全面调试完成,2006年5月21日工程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