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值
古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织中之圣”之称。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品中的精华,在明清两代为帝王御用,为皇室所垄断。与其它的丝绸工艺品相比,缂丝具备了艺术和工艺的双重价值。它不但可以用作鉴赏收藏,实用性也非常强,由于缂丝使用特殊的工艺制成,它还可以用来制作成服饰、手卷等制品。缂丝的强度远远高于任何的丝绸类工艺品,历代存留至今的丝绸艺术品,属缂丝保存的最为完好。
缂丝工艺极为精湛,在唐代已登峰造极了。一幅上等宫廷缂丝作品,已能使用上纯金线,纯银线,孔雀羽毛等多种名贵的材质进行交汇缂织,再配以部分的手工刺绣,整幅作品雍容华贵,巧夺天工。缂织的技艺在刺绣及织锦工艺品中已达顶峰,没有什么可超越的技艺空间了。
织锦,刺绣,缂丝成为织绣拍卖领域的“三大主力”。其中以缂丝最受关注, 2004年,缂丝作品《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曾在中国嘉德的春拍中创出3575万元的高价。而2006年,一幅《清康熙御用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大屏风》更是以 8050万元的天价成交。2008年1月6日北京文久国际拍卖的《乾隆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以7205万成交。康隆盛世,国强民富,经济高度发展,缂丝技术达到历史的顶端。《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长1714.5厘米、宽31.6厘米)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古代缂丝作品中最长的一件艺术品,也是收集《兰亭序》历代拓本最完整、史料最丰富的缂丝手卷艺术作品。具有缂丝工艺史和书法绘画史等多种艺术史料价值,其缂丝工艺之精湛,色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同类传世缂丝手卷艺术作品中极为罕见,具有纺织史、绘画及书法和传统工艺等多种史料参考鉴定价值,对重新认识中国清代缂丝史产生重要影响。
相对其它艺术品来说,缂丝的庸品极少。因为仿制实在是太难了。要造假缂丝作品,成本和难度比任何工艺品要大得多。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上千种渐进色,需高级技师耗费数月的时间方可完工。技术的含金量,复杂的工艺流程,要求极高的工艺环境加上此等绝活后继乏人,使得缂丝的价值正扶摇直上。
缂丝分类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传统缂丝可细分为四大类:“本缂丝”, “明缂丝”“絽缂丝”和“引箔缂丝”。当今研发的缂丝品有“紫峰缂丝”“雕镂缂丝”和“丝绒缂丝”。它们是各有千秋,“本缂丝”质地较为厚实,作品高雅尊贵,适合于装饰点缀。“明缂丝”是雍容华贵,质地柔软,轻盈。“絽缂丝”质地柔软,间断图案,透气透光。“引箔缂丝”质地柔软,掺有特殊纸箔。“紫峰缂丝” 材质轻薄,薄如蝉翼,图案若隐若现。“雕镂缂丝”窗棱效果,且极具观赏性。“丝绒缂丝”是丝毯工艺和缂丝工艺的结合品。
明缂丝比较常见,本缂丝相对而言制作的技工日益减少,这两种缂丝工艺差别不是取决于图案文饰,而是在其制作工艺上和生产出来的产品材质有所不同。后来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到了近代中国只留存下明缂丝的技法。
如此质感的区别是由于这两大缂丝技艺在原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技法的不同。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明缂丝的经线一般为3×2(6丝),纬线为8×2(16丝),本缂丝的经线一般为10×2(20丝),纬线为15×2(30丝)。也就是说本缂丝的经线是明缂丝的三倍粗,纬线是明缂丝的两倍粗。两种流派使用的线的规格不同,产品的外观自然也有很大的差异。明缂丝细软,表面呈现平纹状。本缂丝厚重、挺括,表面显现罗纹档纹路。在本缂丝中也有用细纬线、细经线做产品,但用本缂丝的生产手段做出来的产品,除手感细滑外其他还显现出本缂丝的特点。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