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出生于苏州吴县香山地区(现属吴中区),从16岁开始便随父亲学艺,从事香山建筑木作。太祖父为姚姓木作名师,在嘉兴开有自己的作坊,曾祖父姚桂庆、叔曾祖姚根庆也均为木作名师,在木渎开作坊,叔祖父姚建祥、姚龙祥、姚龙泉则分别在东山、木渎开过建筑木工作坊,父亲陆文安因跟太祖母姓陆,更是一代香山帮木作名师,他擅长建筑设计,曾参与枫桥、寒山寺等多处苏州古典名园的维修和修复工程,省建工名人志有记载。陆耀祖从小得到父陆文安亲授,并长期在一起工作,直至陆文安过世,在传统建筑的大木作、木装修方面系统地得到继承,由于香山帮营造技艺书籍很少,长期依赖于师徒口头授教形式,在长期的与父亲一起工作期间,他比较勤奋刻苦,潜心专研技术,因此得到了一些香山帮古典建筑的真传。
陆耀祖不仅自己继承和掌握了香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各项要领,还为培养下一代香山传人而积极工作着,他主持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名师工作室”,使许多身怀绝技的香山建筑名师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着手对苏州地区古建筑技术工人进行培训,经他培训的工种有石雕工、砖细工、木雕工、木工、瓦工、假山工等,培训的技术等级为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总人数达数百人。他们都成为香山帮古建行业的中坚力量。
传承谱系:(高祖父之前不详)
第一代高祖父:姚三星木作名师,在嘉兴开作坊
第二代曾祖父:姚桂庆,木作名师,叔曾祖:姚根庆,木作名师,在木渎开作坊
第三代叔祖父:姚建祥、姚龙祥、姚龙泉,木作名师,在东山、木渎开作坊
第四代父亲:陆文安(姓高祖母姓),木作名师,省建工名人志有记载,叔父:姚伯明姚安明
第五代陆耀祖木作高级木作技师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建筑
一是同治、光绪年间为顾文彬怡园建屋三楹,隔扇将其分为南北二厅,前曰“锄月厅”,后曰“藕香榭”。
二是光绪二十八年,和著名雕刻家赵子康一起重修木渎“严家花园”。
三是民国十二年在光福马驾山懂坡造“梅花亭”。
四是民国二十六年和赵子康合作重建灵岩山“大雄宝殿”。
非遗名录
香山帮的独门古建技艺已纳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衰落原因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匠人的收入低、劳作苦,一般的匠人年薪不超过3万,而做得好的匠人年薪不超过5万,本地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匠人职业,面临着后继乏人、技艺失传的尴尬局面。工匠老龄化趋势严重,一般工匠年龄在40岁以上。
二是传统营造技艺面临走样的困境。由于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还是口传心授,所以并非短时即能奏效。不少的仿古建筑只能临摹到香山棒传统技艺的“形”而无“魂”,做出的活“走样”的多。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