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司前街,跨古京杭运河与荻塘河交汇处。唐大历年间(766—779)始建。南宋庆元三年(1197)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桥面宽4.53米,全桥长54米,矢高9.30米,跨径11.50米。形制壮观,为吴江境内桥梁之最。
1986年7月1日,安德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于吴江行政区划变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德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司前街,跨古京杭运河与荻塘河交汇处。唐大历年间(766—779)始建。南宋庆元三年(1197)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桥面宽4.53米,全桥长54米,矢高9.30米,跨径11.50米。形制壮观,为吴江境内桥梁之最。唐颜真卿任湖州剌史时曾游平望,作《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其中有“望极与天平”之句。[1]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过平望》诗云:“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登桥远眺,可见莺月豆湖,淼然一波,天光一色,一望皆平,心旷神怡。站在古运河的东岸,隔河而望安德桥,只见一方桥孔把古镇人家尽揽腹中。《人民画报》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把安德桥的这一雄姿介绍给了海内外广大读者。
1986年7月1日,安德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于吴江行政区划变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民间传说
一说,这里原本无桥,全靠一只渡船运送来往的行人。一年,来了一个名叫刁华的渡工,经常向渡客苛收渡钱。一个冬日,有一个穷书生摆渡前往京城赶考。他向刁华告说,家境贫寒,请求行个方便,并拿出身上仅有的三文钱。这时,船已到了河心。刁华说道:“乘我的船最起码要六文钱,你出三文钱只能乘一半。”说着,真的将船掉转回去。穷书生又气又恨,顾不得河水冰冷,一头跳进了河里……几年过去了,一天,渡口上锣声锵锵,来了一位巡按大人,刁华连忙跪地迎接。巡按说道:“本官今天只带三文钱,不知可摆渡否?”刁华听了,觉得这声音好熟,偷眼一看,顿时魂飞魄散,原来这巡按大人正是几年前那位跳入河中的穷书生,忙求饶命。这时,县官领了一班人前来迎接巡按。闻说刁华之事,要予严惩。巡按说道:“此事且慢,本官尚有一事相商:此处无桥,来往行人甚是不便,本官愿捐一百银两,在此造桥,不足之数,还望各位解囊。”县官等听了,哪有不允之理。不久,一座高大的石桥矗立了起来。百姓为纪念巡按的功德,就以他的名字“安德”作了桥名。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