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部偏南的湖面上,岛平面呈“田”字形,面积约7公顷,其中60%为水面。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
三潭印月,邻近苏堤望山桥与锁澜桥,包括小瀛洲岛及南面3座石塔。岛外三座造型优美的瓶形石塔是三潭印月的景观核心。小瀛洲是湖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岛,与阮公墩、湖心亭并称西湖“蓬莱三岛”。北宋元祐时期苏轼始建三塔,明代时三塔基址被拆分成两个部分。清代改造后的景点仍沿用万历时湖心三塔寺的格局,建筑分布呈现三段式布局。清末至民国三潭印月岛上同时融合了公共园林建筑、寺庙建筑和私家宅院建筑3种类型的建筑。
三潭印月是每个石塔有五个圆孔,而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共有三十个。
关于三潭印月的“印月”几种说法:
一种是《西湖志》所说:“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
另一种是画家所绘,画3个小石塔,各悬一月影于中,基本上跟上说相同。
再一种认为因每塔有5个小圆孔,若在每个小孔中点上灯烛,洞口蒙一层薄纸,共得15个月亮,湖中倒影15个,再加上天空一轮皓月和倒映在湖面的一轮圆月,可看到32个月亮,若是加上心中之月,总共是33个月亮。
还有一种是清代陆次云在《湖壖杂记》中所载:
顺治壬辰(公元1652年)春,偶同王子古直登教场山绝顶,下盼湖中有三大圆晕见于放生池之左侧。询之山僧,僧曰:“此所谓三潭印月也。”因悟印月之说,谓其似月而非真月,向之画工大误矣。
前面四种说法可分两类:
一类是说所印者乃真月。
一类是说所印者乃假月。
绿岛凝翠
西南部水
大致范围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局部湖面暨三座瓶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
(1)石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筑堤期间,所在位置不是今天三塔的位置。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旧有石塔三,土人呼为三塔基。南宋旧图,从南数,湖中对第三桥之左为一塔,第四桥之左为一塔,第五桥之右为一塔。”
(2)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
明《西湖游览志》卷二:“国朝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为诸生时,曾游入寺,廉得众僧之奸。及为秉宪,甚厉,时寺僧倚怙镇守中官,见任官长及卿士大夫以酒肴人游寺者,杜门不容,阴乃发其奸事,立毁之,并去其塔。”
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用苏公法卷取葑泥,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又于旧寺基建德生堂。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遂以德生堂增葺为寺,复旧湖心寺额。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