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质量特色。
1.产品所用丝线光泽丰富细腻,颜色饱满持久,具有韧性。所用绣底真丝轻薄而不易变形,不易崩坏。绣品图案典雅、细致、有丝线的柔和光泽,所绣作品平齐、细密、匀、顺、和、光、有灵气、不呆板,区别于机绣。作品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点。
2.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
传承保护
湘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西汉初期,湖南地区的刺绣技术已高度发达,可在汉代以后,却莫名消失,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平江绣女李仪徽首创掺针法,才使湘绣重新崛起。1898年,长沙“吴彩霞”绣庄的开设,标志着湘绣正式走向商品化的道路。湖南湘绣研究所精心创制的《雄师》、《饮水虎》等湘绣精品已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珍品,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研制的双面绣《杨贵妃》、《望月》等被国家有关部门珍藏;贺香港回归的大型湘绣双面座屏礼品《百鸟朝风·洞庭春色》在香港回归典礼上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赞扬和齐口好评。在国庆52周年前夕,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镇的沙坪湘绣厂根据董希文先生的同名油画,由8名绣女历时14个月精心绣制的《开国大典》,绣片长201厘米,宽124厘米,画面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1910年,湘绣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
1911年,湘绣一件绣屏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上获得最优奖。
1915年,湘绣绣品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一等奖。
1995年,长沙沙坪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
2005年10月,湘绣《长寿鸟》获“中国四大名绣展评”一等奖。
2005年11月,湘绣《安南绣像》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精品展”刺绣类惟一金奖。
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沙坪被授予湘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
2011年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4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绣地:又称"底子"、"地子",即安在绷架上的刺绣料子,有绸、缎、纱、布等。
花样:刺绣稿上的图案称为花样;勾在绷上的称为"墨样"或"纹样"。
一绒:一根花线的二分之一称一绒。
劈线: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
一丝:一根花线的十二分之一称为一丝。
起、落针:刺绣过程中运用绣针的两个动作,自下而上的称为起针,自上而下的称为落针。
针法:针法是刺绣中运针的方法,也是线条的组织形式。
针脚:每一针绣出的线条,俗称针脚;线条长短,又称针脚长短。
丝理:又称"丝缕"或"丝路",是刺绣线条排列的方向。
"皮头":在每个刺绣小单位中分批绣制的层次,术语称"皮头"。
出边:凡是分皮绣制的针法,第一皮即称出边,亦即物体边缘的第一皮。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