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或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或北风,春秋两季风向转换。在山谷地带,有明显的山谷风出现。
水文情况
衡山水系发育成放射状,从较少面积上看,各河近于互相平衡,且坡度较为一致。包围于育隆构造花岗岩体处围的古生代岩层以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的砂岩和页岩为主,下石炭纪的石灰岩次之,地层大致向外围倾斜,水系适应此构造及地形斜坡,皆发育成顺向河。二坡自然地理要素有差异,所有河流又分为前山顺向河与后山顺向河两大类。
前山有樟木港、白罗港、龙隐沟等25条河流向东、东南、东北3个方向放射,流致下降地块上即山麓地带,则互相劫夺,归并为5、6条,流入湘江干流,其中以南方的龙隐沟与北方的双烟河为最大,都从西北向东南流,
后山河流顺地层发育,多是顺向,共23条。它们垂直于山体顺着岩层和地形斜坡向西、西北、西南3个方向放射,而后分合于蒸水、涓水之南河。蒸水干流呈北西北一南东南向在衡阳汇入湘江,涓水呈西南一东北向流入湘江。
衡山是湘中地势最高之处,且降水丰沛,前后山河流常年水流主要靠雨水补给,特点是水量丰富,夏汛冬干的季风型山地河流。水情变化较剧,季节变化大,尤以梅雨期洪水最大;冬季河流枯落,靠地下水补给,出现低水位现象。4-7月为涨水阶段,山顶7-8月降雨少、蒸发小,相对成为低水期,并不是低水位,低水位出现在12-1月。区内气候温暖,相对湿度大,降水大于蒸发。由于坡徒分化强,加上地面风化较强,植被较好,雨水下渗力强,地下水丰富。由于风化、构造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顺隙流动,泉水口很多。
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是中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祝融殿是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隋以前即有建筑,最早为司天霍王庙,后庙迁到山下,(即南岳庙前身),又更名天尺庵,明代为开云祠,至清乾隆年间才改名为祝融殿。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