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之学,朱、张之学在此合流,形成有名的“湖湘学派”,推崇爱国主义和“经世致用”哲学,故南岳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到明代王阳明、邹守益、湛甘泉、蒋信、尹台、王宗沐等又先后在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于是宋、明“理学”、“心学”在这里得到较大发展。明末王夫之则集其大成,批判朱、王两种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学),高举朴素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影响后世,极其深远,所以清末谭嗣同赞誉其为“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名人诗记
●李白
李白一生游历江湖,纵情诗酒。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对南岳向往已久,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秋取道长沙,溯湘江而上,以游衡岳。宋代陈田夫撰的《南岳总胜集》和清代光绪年间编修的《湖南通志》及李元度《南岳志》都收录了李白写的一首《游方广寺》诗。诗是:“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诗中描绘的情景正是名山古刹的深秋景况。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遇赦,第三次到湖南。这年,他在武昌写了《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诗前有序。诗的前四句:“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用夸张手法极写南岳之高。这是诗人在先一年秋天实地游历南岳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而凝成的名句。
●杜甫
《新唐书·杜甫传》载:“大历(766—779年),甫出矍塘,下江陵,泊沅湘,以登衡山。”正月,杜甫带着全家离开四川,出三峡。三月到达湖北江陵,冬末到达湖南岳州(今岳阳市),四年(769年)正月到达潭州(今长沙市),春末离潭州赴衡州(今衡阳市)。过衡山时,写有《望岳》这一著名诗篇。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祝融、紫盖、天柱、芙蓉、石廪五峰的形势:“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接着他又写道:“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五年(770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杀潭州刺史兼湖南团练使崔(韦之晋时已逝世),潭州一片混乱。杜甫又被迫南下衡州。过衡山时,写下《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一诗;到衡州后,又写了《朱凤行》一诗。诗曰:“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杜甫借描绘象征南岳的朱凤,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奸邪恶人的怨恨。
生衡山县山谷。”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南岳拥有7000多亩茶园。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平均雾日达251.5天。云雾作幕,烟霞为幔,种植出来的茶叶,得灵炁之氤氲,茶叶尖细纤长,色泽翠绿,香气浓郁,频饮此茶则气力强,乃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