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拉丁学名:Phyllostachysreticulataf.lacrima-deaeKeng f.et Wen),别名斑竹、泪竹,是禾本科刚竹属桂竹的变种,是乔木或灌木状竹类植物。
湘妃竹中小型竹,竿高达5米-10米,竿环及箨(tuò)环均隆起,竿箨黄褐色,有黑褐色斑点,箨耳较小,矩圆形或镰形,箨叶三角形或带形,橘红色,边缘绿色,叶带状披针形,叶舌发达,有叶耳及长肩毛。笋期5-6月。产自于中国湖南、河南、江西等地。性喜温暖、耐高温,生命力强。是中国竹家具的优质用材,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传说,舜帝的二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追舜帝。到君山后,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点。
形态特征
湘妃竹即“斑竹”,亦称“泪竹”,竿部生黑色斑点。竿高可达20米,粗达15厘米,幼竿无毛,无白粉或被不易察觉的白粉,偶可在节下方具稍明显的白粉环;节间长达40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稍高于箨环。箨鞘革质,背面黄褐色,有时带绿色或紫色,有较密的紫褐色斑块与小斑点和脉纹,疏生脱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箨耳小形或大形而呈镰状,有时无箨耳,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长良好,亦偶可无缝毛;箨舌拱形,淡褐色或带绿色,边缘生较长或较短的纤毛;箨片带状,中间绿色,两侧紫色,边缘黄色,平直或偶可在顶端微皱曲,外翻。末级小枝具2-4叶;叶耳半圆形,缝毛发达,常呈放射状;叶舌明显伸出,拱形或有时截形;叶片长5.5-15厘米,宽1.5-2.5厘米。花枝呈穗状,长5-8厘米,偶可长达10厘米,基部有3-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6-8片,叶耳小形或近于无,繸毛通常存在,短,缩小叶圆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收缩呈圆形,上端渐尖呈芒状,每片佛焰苞腋内具1枚或有时2枚、稀可3枚的假小穗,惟基部1-3片的苞腋内无假小穗而苞早落。小穗披针形,长2.5-3厘米,含1或2 (-3)朵小花;小穗轴呈针状延伸于最上孕性小花的内稃后方,其顶端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小花,节间除针状延伸的部分外,均具细柔毛;颖1片或无颖;外稃长2-2.5厘米,被稀疏微毛,先端渐尖呈芒状;内稃稍短于其外稃,除2脊外,背部无毛或常于先端有微毛;鳞被菱状长椭圆形,长3.5-4毫米,花药长11-14毫米;花柱较长,柱头3,羽毛状。笋期5月下旬。
植物文化
“斑竹一枝千滴泪”。想远古时,舜帝开缰辟土,在外辗转作战。娥皇女英是舜帝的两位心爱的妃子。为寻舜帝,日夜兼程赶赴君山,到得那里,却已是阴阳相隔,她们悲痛至极,洒下伤心思念的泪水,这每一滴每一点的泪水都印染在君山的竹子上,从此君山的竹子就有了斑斑点点的泪痕,抹也不去。湘妃竹故也因此得名。 拥有斑竹时,可惜我并不知道这个故事,只是很自然地欣赏着斑竹特殊的斑点和脱俗的清雅。 记起《红楼梦》中,宝玉挨打,黛玉探望,痛惜多于伤怀,转回潇湘馆,以旧帕题诗,故得题帕三绝。“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