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组成
在历代文献中,对秦阿房宫的恢弘、壮丽、奢华有突出描述, 但是自秦末以来始终没有过科学探测。1994年,西安市文物局在保护区(约10平方公里)内组织进行了文物普探和现状调查,该次调查形成的考古报告认为,阿房宫遗址面积达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约55万平方米的前殿基址、若干处其他建筑基址等等),并认为在前殿以南存在广场。
2002年-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考察阿房宫前殿遗址,认为夯土台基面积达54万平方米,并得出该遗址未遭焚毁、原本亦未建成的看法; 2004-2005年,又考察前殿周围的两处建筑遗址,认为都是原属战国时期秦上林苑的建筑,与秦代兴建的阿房宫并无关系。 据参与考古队工作的学者李毓芳介绍,截至2007年,经勘探,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均为秦汉上林苑的建筑。她认为,这些建筑与阿房宫无关,亦即阿房宫的遗址仅仅包括已知的前殿遗址 。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理解,如王学理认为阿房宫“并不是一座宫殿的名称,而是一处皇家园林式的宫殿群落的临时称呼”。 他的观点是:阿房宫的宫址的集中区,北起新军寨、后围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南北纵长5千米;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千米,总共占地约15平方千米,其间有建筑与湖泊遗迹穿插分布。不同形状的建筑群重重叠叠,在三桥镇南仍有20余处。
围绕阿房宫遗址组成的争议,还存在项羽是否“火烧阿房宫”的争议。
秦阿房宫不仅是秦代建筑中最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更记载着中华民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辉煌记忆[9]。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10]。
同时,某种意义上说,劳民伤财的阿房宫也是秦灭亡的一个象征物。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前陕西省博物馆馆长周天游认为,阿房宫是秦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儒家的内敛不同,秦的价值观是外扩的,什么都追求极致,宫室要大,都城要大,疆域要大,而且要调动全国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秦帝国确实在短时间内奠定了很多历代延续的制度,但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承受能力。
杜牧影响深远的《阿房宫赋》在最后指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对当朝的一种影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写明:“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阿房宫的象征意义由此定型。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