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发现
(一)确定了在元谋发现的古猿代表着一个生物种
在对早期人类及化石高等灵长类,尤其是第三纪古猿的研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在同一个地点发现的化石材料所呈现出的形态特征与测量数据的差别与变异究竟是分类上的差别还是性别上的差异。在对禄丰古猿化石研究的早期阶段,曾经提出过在禄丰发现的化石可能代表着两个种。在随后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逐渐倾向于支持禄丰古猿是由在形态特征上具有高度性别差异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生物种,在这一过程中,对牙齿测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元谋古猿化石研究早期已经注意到元谋古猿牙齿化石依尺寸和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并提出这两种类型分别相似于禄丰古猿的雌、雄性,但同时又指出元谋古猿的大、小两种类型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不能用性别差异来解释,有可能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古猿(Pilbeam,1997)。这次对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多数牙齿呈现出大小两种尺寸类型的双峰分布现象,牙齿数据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的对比结果也显示,绝大多数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均位于或接近代表着单一生物种的禄丰古猿及现生大猿牙齿尺寸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所以笔者提出了在元谋发现的古猿代表着一个生物种,牙齿尺寸大小两种类型的变异现象是性别二态的反映,说明当时生活在元谋地区的古猿是由在形态特征上性别差异显著的一个种群所组成。
(二)探讨了元谋古猿与现生大型猿类及开远、禄丰古猿的关系
自1956年在云南开远小龙潭发现古猿牙齿化石以来,相继在云南的禄丰、元谋和保山发现了古猿化石。这些古猿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演化上的系统地位以及在早期人类起源上的作用等问题一直是中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元谋古猿是继禄丰之后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发现的数量最丰富的第三纪古猿化石材料。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有关学者对这批材料做了一些研究并就上述问题进行过探讨。但实际上对涉及元谋古猿分类及演化地位的许多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而澄清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刘武等人在1999对在元谋发现的古猿牙齿测量数据与现生大猿及开远、禄丰古猿牙齿尺寸上的相似与差别程度进行了对比,试图就元谋古猿与现生大猿及开远、禄丰古猿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提示元谋古猿在系统分类上与开远及禄丰古猿接近,而与大猩猩、黑猩猩、猩猩等现生大猿类较远。在元谋古猿与开远和禄丰古猿关系的分析方面提示元谋、禄丰和开远三处古猿牙齿的尺寸比较接近,其中元谋与开远更为接近。综合对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对比结果,刘武等人认为中新世生活在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也许在系统分类上比较接近。
这项研究是元谋古猿发现十几年来所进行的最为全面详尽的基础性数据积累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在未来的研究中彻底阐明在中国云南发现的古猿的系统地位及其在早期人类起源上的作用无疑将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