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通常称作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蓝田人于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化石为一30多岁女性的头骨,故命名为“蓝田人”,蓝田人的生活年代,本来认为是距今约69万年到95万年,但是1987年重新测定后认为是距今约70万年到115万年。蓝田人的年份较北京人早数十万年。因此他们在体质形态上有不少差别。例如蓝田人的容貌更似猿猴,智力和四肢也比不上北京人发达。考古学家因而把蓝田人分类为“早期直立人”,把北京人分类为“晚期直立人”。
1
形态特征
蓝田人的年份较北京人早数十万年。因此他们在体质形态上有不少差别。例如蓝田人的容貌更似猿猴,智力和四肢也比不上北京人发达。考古学家因而把蓝田人分类为“早期直立人”,把北京人分类为“晚期直立人”。他们住在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人为西安最早的居民。
2
分布范围
2005年,中科院古人类学家黄万波在三峡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时,也发现了蓝田人。因此蓝田人虽然在陕西蓝田发现,但其故乡却可能在秦岭以南。
3
简介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通常称作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4
基本概念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蓝田人的生活年代,本来认为是距今约69万年前到95万年前,但是1987年重新测定后认为是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5
发现过程
蓝田人在1963年中国陕西省在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发现,化石为一30多岁女性的头骨。196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调查队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在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发现了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经对此头骨化石进行室内修复,复原出一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陈家窝的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到一起,命名为“蓝田中国猿人”,简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的原始性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称“陈家窝人”。蓝田人属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其前额低平、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颅内耳高71毫米,脑容量为778.4毫升,基本与印度尼西亚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当[2]。
据测定距今约50万年,晚于公王岭化石。有人将这件化石也称为蓝田人。但不少学者主张,这一名称以专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为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Homo erectus chenchiawoensis)。她是目前亚洲北部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直立人”是指已能直立行走,并懂得制造石器的人类。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