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化石概况
公王岭的头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额骨,大部分顶骨,右侧的颞骨和上颌骨(附有第二、三臼齿),左上颌骨的何况和额突部,大部分左鼻骨和右鼻骨的鼻根部,以及1颗左上第二臼齿,同属于一个30多岁的女性个体。原研究者将它命名为Homo(Sinanthropus)erectuslantianensis——“直立人蓝田亚种”,亦可俗称为“蓝田人”。 蓝田人头骨有许多明显的原始性状。眉嵴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直的横嵴,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展。眉嵴与额鳞之间的部位明显缩窄。额骨非常低平。头肌骨壁极厚,同北京人、爪哇人头骨相比较,蓝田人头骨各部分的厚度基本上都位于它们的变异范围的上限,有些甚至超过最大数值。

头骨化石复原图
例如,顶骨前囱点附近的厚度,北京人的6个头肌的平均值为7-9.9毫米,爪哇人的4个头骨平均约5.5-10毫米,蓝田人则为16毫米。蓝田人头骨的高度是所有直立人中最低的一个。蓝田人的脑量估计为780亳升左右;而爪哇人为775-990毫升;北京人为850-1300毫升。蓝田人比爪哇人和北京人都古老,只有爪哇的莫佐克托人(Homoerectusmodjokertensis)可与之相比。陈家窝的下颌属于一个老年女性,其形态总的来说和北京人的一致,但也不完全相同。原研究者把这个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至一起,称为蓝田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的原始性状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Homolantianensis——“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Homoerectuschenchiawoensis——“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俗称为“陈家窝人”(“Chenchiawoman”)。
在蓝田人化石的层位中发现有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加工方法为简单的锤击法,石片一般未经第二步加工即付诸使用。
7
文化遗物
在蓝田的中更新世地层里,共发现200多件石制品,其中从公王岭含化石层和稍晚层位中发现的不过13件,另外一些则出自附近与之层相当的20来个地点。这些石制品本身的技术在差别不大,在如今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一般暂时将它们都看作是蓝田人的文化遗物。蓝田石制品包装砍斫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还有一些石核和石片。它们多半用石英岩砾石和脉石英碎块制成,比较粗糙。石器中最有物色的是大尖状器,断面呈三角形,又称“三棱大尖状器”。除蓝田外,这种石器在丁村遗址、合河文化、西侯度文化和三门峡市等地点中也有发出。上述地点均位于“汾渭地堑”及其邻近地区,表明大尖状器是这个地区旧石器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蓝田只发现一件石球,制作粗糙,与丁村、合河、三门峡市等地点发现的比较接近。蓝田的砍斫器的刮削器没有什么特色,制法和类型都和华北其他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的差不多。在公王岭含化石层里还发现了三、四处灰烬和灰屑,散布范围均不大,原研究者认为很可能是蓝田人用火的遗迹。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