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研究
中国古史上所称的东夷族是个集合的概念,泛指上古乃至远古时代中华本土东部地区的部族群体,其分布地域大抵在今豫东到渤海、黄海沿岸地带及其附近岛屿。 传说中的“太昊”(“太皞”)、“少昊”(“少皞”)原为东夷集群的总名,分指东夷族先后兴起的两大部落集团。在被司马迁列为中国正史开端的“五帝”时代,东夷集群已分化为许许多多不断重组的部落集团,如著名的蚩尤部、颛顼部、帝喾部、帝舜部、皋陶部、伯益部等,都源出于更早存在的太昊、少昊两大集团。 [9] 在史前时期,生活在山东东夷文化区的人们所创造的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不仅以它们所展示出来的先进文明而傲立于东方大地,同时也以它们的强势扩展而影响了广大的地区,其文化的辐射区域东至海滨,南达江南,西至中原,北迄河北和东北地区。
龙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黑陶,黑陶中以蛋壳黑陶杯为主要代表。酒器制作的精美,说明中华酒文化已经达到新的高度。龙山文化主要是东夷族的文化,这一文化奉行鸟图腾,龙山文化器物中大量的鸟形设计是这一崇拜的说明,鸟是凤凰崇拜的前身和附属。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丁公陶文是最早能够成立的文字,虽然不多,但能说明它已进入文明期。龙山文化遗址祭坛、宫殿、宗庙遗存的发现说明当时已经有国家政权的存在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龙山文化处于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正因为如此,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这一文化,对于解决中国上古社会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这一重要课题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同时,也是了解东夷族的社会结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方面内容的一条主要途径。
10
龙山玉器
龙山文化的玉器
龙山文化玉器(22张)龙山文化时期的制玉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出土的龙山文化玉器来看,其种类丰富,且大多琢磨精致、造型优美、晶莹圆润,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龙山文化玉器所用玉材多属透闪石类,有白玉、青玉、青绿色玉、黄玉、墨玉、玉髓、绿松石。龙山文化的玉器,应是就地取材。产玉地点有山东海阳(墨玉);河南洛阳白马山、孟津;陕西神木合延安等。
玉钺 龙山文化 山东日照出土
龙山文化玉器器物造型以几何形和人物动物形为主。璇玑为环状,外缘多出三齿形,开商周时期璇玑之先河。人首形饰,分正平视与侧平视两种。前者为戴冠(平顶冠或羽冠)、大眼、大鼻、耳饰环、阔口,或口出獠牙、露齿;后者形象简约。玉圭均为平首式,其上多有人面纹、兽面纹或鸟纹。玉戈造型特点是长援方内而无中脊,形制较原始。牙璋分平首式与歧首式,造型似戈而内部两侧出栏如牙齿状。
龙山文化玉器的纹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器物合一型;一是器物装饰型。有直线纹、网格纹、虎首纹、兽面纹、人面纹、鸟纹。龙山文化玉器以片雕为主,镂雕为辅。纹饰的线纹,有阳线雕和阴线刻两种,且阳线雕的应用占多数。镶嵌工艺的实例,见于山东五莲丹土遗址所出玉钺,其中上部的孔内嵌有绿松石。玉与绿松石的组合工艺,此为仅见。这种工艺方法开夏代和商代玉器镶嵌工艺之先例。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