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崖遗址
两城镇遗址位于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总面积112万平方米,1934年发现,1936年发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记载:“公元前2800年—前2000年的两城镇为亚洲最早的城市。”发现龙山文化和周、汉时期遗址400多个,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000余件。出土的陶器以黑陶为主,胎薄质坚的蛋壳陶水平最高,造型优美,附加堆纹。后来被发掘的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宝墩古城、石家河古城超越。
黑堌堆遗址位于永城市龙岗乡王楼村西北角,被确认为是龙山、商、西周文化遗址。黑堌堆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从发掘情况看,“遗址堆积较厚,文化内涵单纯,出土遗物丰富”。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骨蚌器和角器。中国龙山文化也是发源于此。另外还有王油坊和造律台等遗址也矗立在这一地带。在2013年已经是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5月,刊登在美国权威学术杂志《human genetic》上的一篇文章:《Y chromosomes of prehistoric pe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通过对山西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目前已经可以肯定的是,龙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M122,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和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现在汉族的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龙山人。
单独看O3,各地汉族中至少60%-70%来自龙山文化,对比2004年的《evolution and migration history of chinese population inferred from chinese Y-chromosome evidence》一文的数据,我们可以肯定,今天的中国各地的汉族,从东北到广东,从东南的客家到西北兰州,其主体就和5000年的古代中原人无异,今天的汉族,就是古代中原人的直系后代,在汉族中父系的O3一直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5000年一直没有变化。 龙山文化,尤其是庙底沟遗址,带有漂亮的玫瑰花图案的黑陶,被认为是和“华—花”部落有关,而对光明的崇拜是这个部族的特征,被认为是古代华夏族的祖先源头。现在各个汉藏语支系中,一般“hu”“gu”“hua”“gua”“hao”等词根都有光明的意思,比如苗语的gua,畲语的hu,汉语的hao(昊、皓),藏语的gu,无不具有光明、光华的含义,龙山文化,被认为是汉族人的祖先华夏族部落的文化,而对陶寺遗址的确认,也支持了这种说法。
而当代汉族的其他血统,来源于同属于我国境内的其他文化源头;比如,长江流域的其他古代文化的居民对汉族的血统也不少,大溪文化、良渚文化、吴城文化等也是对汉族的血统也构成了重要的来源,大致在占了10%-35%比例,平均大致为20%,主要是对南部汉族的影响比较大,对北方汉族的影响相对要小很多;又比如,北方汉族的其他血统主要来源于红山文化等北方文化的影响,而南方汉族受这些影响较少。
大多数学者根据龙山文化存在的时间段,猜测传说中的尧、舜、禹以及夏朝可能就处于龙山文化的范围内。特别是山东省日照尧王城遗址,该地域有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城。而古书上记载尧帝的部落也生活在这附近,尧帝称为陶唐氏,而陶寺的名称,是否几千年来没有变过,这让人产生了许多联想。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