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相府内,吕不韦敛眉沉思,颇有些苍老的手将书简搭在膝盖上,脸上的神色一时似暗非明,令人琢磨不透。
嬴政已经向他提议,任命李斯为御史。
李斯毕竟是从相府出来的,嬴政如此器重他,日后他为御史,于吕不韦原本也并非坏事,但他也清楚,自李斯被任命为长史以来,虽然态度上对自己是一如既往地恭敬,也曾不止一次的来过相府拜访,与自己深入交谈,但吕不韦明显的感觉到,他待自己,明显不如从前在相府时亲厚。
其实说白了,李斯明面上曾是相府舍人,后又受吕不韦举荐,出任长史一职,但其实朝中不光是吕不韦自己,半数朝臣八成都已经看出来,他其实早已成了王上的左膀右臂,吕不韦若想靠他在朝堂上长久立足,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本相打算任命你为御史。”吕不韦敛眉沉思,将手中的书简放置膝盖上,沉默良久之后,终于抬眸看向眼前尚且年轻的王绾,缓缓道。
王绾原是上卿姚贾的远亲,前两年来咸阳之后,受姚贾所荐,到了他的相府做了门客,现在在朝中任谒者。官职虽然不高,但在朝中却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吕不韦自入秦伊始到如今嬴政即将到弱冠之年也有十余载了。虽说他为人处事圆滑,在朝堂上又不曾真正得罪过什么人,但纵观整个朝堂,真正与他交好的左右数来也只有蒙骜蒙老将军和上卿姚贾二人。其他的朝臣,要么虽与他多次往来,可也不过是表面客气罢了,若不是看在他这个秦国丞相的身份,只怕连表面功夫都无法继续维持,要么就是如同宣侯与蜀侯那般,因着王权之争的缘故对他素来不大服气,虽然明面上未曾有过只言片语,但背地里与他到底是有些不对付的。
自从他当年决定护送先王归秦,到如今位列文武百官之首,吕不韦在秦国为官少说也有十余年之久了。他这一生,经商十余载,为官又是十余载,这一晃几十年过去,性情自然也不似最初入秦那般,仅仅只是为了摆脱商人的身份,让世人也看看,商人不仅仅只会经商,也可以位极人臣。用李斯的话来说,他的起点纵然不高,但在底层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性子早就成了一副绵里藏针的模样,因而他要混迹官场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啊?”王绾闻言,似是有些没想到一般,面上的神情一时之间多了几分惊讶,“可是王上不是提议,让李斯担任御史一职吗?”
虽说入仕是为家族前程,可王绾自己也没有那个与人争抢的心思,吕不韦忽然提出这么个建议,他心中自然有些不可思议。
吕不韦笑道,“你做谒者也有些年了,你在做谒者的这些年里,本相很是满意,若是再不升迁,只怕是会委屈了你。因而本相一早便有这个打算。”
“相邦,李斯的才能,实在在王绾之上,下官以为……”
“你以为什么?”
吕不韦那苍老的面容上渐渐地染了几分薄怒。他理解王绾心中的所思所想,也明白李斯的才能,但是李斯来秦国的时间毕竟不长,若是骤然调入御史台,只怕某些朝臣会心有不服,但王绾不同,他为官的日子毕竟比李斯长,吕不韦就算要提拔他,朝臣与宗室心中纵然不服却也无可挑剔。
但如今王绾这般推辞,倒是让他心中一时有些不忿。
那些宗室因他商贾的身份对他本就不服,若是他真的答应嬴政把李斯提拔上去,那他日后高如何在朝中立足?如何能让吕氏一族走的长远?但想起自己方才有些失态,吕不韦又渐渐地平静下来,“无论何时,大秦需要的是实心办事的臣子,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才是国家发展之大局,冲的太快根基便不会稳,反而要坏事。”
嬴政的母亲赵姬毕竟不似宣太后这般,拥有着雷霆手段,华阳太后虽杀伐果决,但到了宣太后面前又差上许多。虽说他深知嬴政并不是依靠女人上位的君王,可他觉得,有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对他影响至深的女子也很重要。
王绾虽说性子温和了些,可到底没有傻到听不出吕不韦的思量。
江南生梓木,灼灼孕芳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