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庵内,暮色四合,一老一少两个缁衣人端坐在佛前。老尼姑年过半百,光洁的头顶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深深的沟壑,却也沉淀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她双手轻捻佛珠,低眉诵经,声音低沉而平缓,仿佛能抚平世间一切喧嚣。
小尼姑不过十六七岁,面容清秀,眉眼间还带着几分稚气未脱的灵动。她坐在老尼姑身旁,却显得有些坐立不安。她的头发还保留着,只是简单地束在脑后,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下,显得格外柔顺。她的眼眸明亮而清澈,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美好。她的声音清脆而动听,如同山间清泉般悦耳,即使在诵经时,也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然而,此刻小尼姑心中满是忧虑。她的眼眸中闪烁着一丝不安,明亮的双眸似乎被一层淡淡的忧愁笼罩。她的声音虽然依旧动听,但却带着一丝颤抖,仿佛随时都会因为内心的痛苦而崩溃。她的小手紧紧抓着佛珠,指节微微发白,显示出她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阿弥陀佛,陆芸,莫要心浮气躁。”老尼姑轻声开口,声音虽低,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稳,仿佛一记轻锤,敲在小尼姑的心上。
这个小尼姑便是陆芸。那日她落水后被撞到了头部,晕了过去,被湍急的水流一直冲到了二三里之外的岸边上。当时何永志正沿着河岸往下游寻找她,只要再走一小段路,就能看到她了。然而,他并没有继续往下寻找,而是转身去了慈云庵,希望在那里能找到她的消息。
何永志在慈云庵等了半夜,焦急万分。当他得知庵里救起的姑娘并不是陆芸时,他的心瞬间凉了半截。他下山的时候,心不在焉,脚步沉重,满心都是失落和绝望。就在这时,刚好救起陆芸的尼姑们从他身边经过,他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只是木然地擦肩而过,继续沿着河岸往下游走去,希望能找到哪怕一丝她的踪迹。
“陆芸,你来慈云庵多少天了?” 老尼姑放下手中的佛珠,柔声问道。
“妙心师太,弟子在庵中已近半月,除去昏迷的七日,算来也有七日了。醒来后,弟子便急匆匆赶往广州寻永志哥哥,却只闻他被金威所杀。弟子心有不甘,多方打听,终是再无音讯。有人说他被追杀,生死不明,这于弟子而言,已是莫大的慰藉。至少,他还有一线生机。
这七日里,弟子每日吃斋念佛,晨昏各两个时辰,虔诚祈福,感恩师太与佛主的救命之恩,更为永志哥哥祈求平安。若有乡亲需要援手,弟子便随师太前往相助,聊表寸心。余下的时光,弟子便守在思贤滘渡口,远远眺望,盼着能见他归来。奈何,千帆过尽,皆非他影。每隔几日,弟子又重返广州,四处打探他的消息,生怕他另寻他路,却终是徒劳。
师太,若有一日,他翩然归来,弟子定会第一时间寻他而去。若他真的离弟子而去,弟子愿为他料理身后事,而后正式剃度出家,追随师太,广行善事,以慰此生。”
妙心师太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带着一丝无奈,却又满是慈悲。她转过身,目光柔和地落在陆芸身上,眼中满是理解和关爱。她微微颔首,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仿佛被陆芸的话触动了心底深处的某根弦。但这种神情只是一闪而过,随即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陆芸,孩子,你的心情师父都明白。”妙心师太的声音轻柔而温暖,如同春日的微风,轻轻拂过陆芸的心田,“你对何永志的情谊,师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只是,这世间之事,往往不由人愿。你如今这般执着,虽是情理之中,但师父也担心你会苦了自己。”
陆芸抬起头,眼中满是期待与不安交织的光芒。她的眼眸明亮而清澈,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一丝温柔的笑意,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也显得格外动人。然而,此刻她的声音中却带着一丝颤抖,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安。
太平侠客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