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不才,便要领教阁下棍法高招!”梁坤见王隐林棍法精妙,竟有意以棍对棍,挫其锋芒。他转身朝弟子喝道:“取棍来!”
弟子连忙奉上一根白蜡长棍。梁坤握棍在手,冷声道:“请!”
王隐林抱拳一礼:“得罪了。”
话音未落,他身形骤闪,长棍如电,一招“流星逐月”直刺梁坤面门。此招融合少林棍法之迅捷与流云棍法之灵巧,去势比寻常流云棍更快三分。梁坤不慌不忙,长棍横挡,“啪啪”数声,将攻势尽数化解。
王隐林变招极快,棍势一转,“横扫千军”拦腰劈来。这一式较之流云棍法更为大开大阖,棍风呼啸,竟扫至身后。梁坤却不退反进,身形如鹞子翻身,上身猛然前倾,下身却往后一沉,堪堪避过棍锋,同时长棍如毒蛇吐信,直取王隐林心口。
王隐林招式已老,不及回防,当即腰身后仰,险险避开。他顺势变招,“卧阑望月”斜挑而上,棍尖直指梁坤咽喉——这一式与流云棍法不同,专攻前上方死角。梁坤此时身形未稳,却临危不乱,长棍陡然前探,“笃”的一声,两棍相击,木屑纷飞。
王隐林被震退数步,梁坤则借力一个后翻,稳稳落地。不待他喘息,王隐林已腾空而起,“力劈华山”当头砸下,这一击势若千钧,竟比流云棍原式更添三分刚猛。梁坤有意试他功力,不闪不避,举棍硬接。“嗒”的一声巨响,梁坤脚下青砖应声碎裂,他却纹丝不动,猛然发力上挑,将王隐林连人带棍掀飞出去。
王隐凌空翻身落地,梁坤的攻势已如潮水般涌来。两根长棍在空中缠斗,时而如双龙争珠,时而似蟒蛇绞杀,最终“铮”的一声,双双脱手飞出,插在丈外的青砖地上。
“梁掌门棍法通神,”王隐林抱拳道,“王某再领教铁线拳高明。”
他摆出流云拳起手式,梁坤微微一笑,双臂一振,铁线拳的刚猛架势顿现。
梁坤的拳法当真名不虚传,每一拳都如巨斧开山,硬桥硬马,势大力沉。王隐林以流云拳应对,身形如柳絮随风,在刚猛拳劲中穿梭闪转。
起初百余招,二人旗鼓相当。渐渐地,王隐林招式稍滞,落入下风——但梁坤察觉他并无恶意,便故意收敛三分力道,让战局维持在看似平手的境地。
场边弟子看得眼花缭乱,武功浅者只见两道身影交错,难分高下;唯有几位亲传弟子瞧出端倪——师父分明游刃有余,却始终未下重手。
又过百余招,王隐林忽然后跃收势,拱手道:“梁掌门拳法已臻化境,王某甘拜下风。”
梁坤捋须大笑:“王兄过谦了!这套棍法和拳法...”他忽然收住笑声,眉头微皱,“乍看确与伏虎门相似,但细品之下...”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深远,仿佛穿透了时光:“十八年前,梁某初涉江湖,曾在广州擂台上见过一位前辈使过类似的功夫。那时我才二十出头,还是个毛头小子,只记得那招式如行云流水...”他猛地回神,锐利的眼神直视王隐林,“阁下与何老拳师,是什么关系?”
场边弟子们面面相觑。大弟子低声道:“师父说的莫非是...”
梁坤抬手止住弟子的话,沉声道:“当年那位前辈的‘卧阑望月’,与阁下今日使的‘卧阑望月’有七分神似。只是...”梁坤突然收住话头,右腿猛地一蹬,整个人如游鱼般贴地滑出。他右拳虚握作持棍状,在逼近王隐林身下时突然上挑,直指其下颚,同时身形继续前滑,左臂向后一甩,仿佛长棍划过后背。
“当年那位前辈使‘卧阑望月’时,必接这招‘月隐云归’!”梁坤一个鲤鱼打挺起身,眼中精光闪烁,“阁下为何刻意留手?”
太平侠客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