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孝陵神道。
阳光刺破云层,却驱不散笼罩在沈砚心头的阴霾。他和苏棠并肩而立,四周是密密麻麻的孝陵卫,弓上弦,刀出鞘,杀气腾腾。
指挥使策马上前,马鞭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最终停在沈砚面前,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地宫里的东西,活人带不走,死人也带不走!”
指挥使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每一个字都像一块寒冰,砸在沈砚的心头。
沈砚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是吗?那就要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话音未落,远处的天际,突然传来一阵低沉而悠长的号角声。
那声音,仿佛来自深海的巨兽,带着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瞬间压过了孝陵卫的肃杀之气。
一队人马,如同离弦之箭,飞驰而来。为首之人,身着飞鱼服,腰悬绣春刀,面容刚毅,正是郑和。
他身后,是训练有素的水师亲卫,个个目光如炬,气势逼人。
郑和勒马停在沈砚面前,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
他从怀中掏出一块金灿灿的令牌,高高举起。
“永乐帝金令在此!孝陵一应事务,由下西洋钦差直辖!”
郑和的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
孝陵卫指挥使脸色骤变,他认得这块金牌,这是永乐帝亲赐,见金牌如见圣上。
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收起马鞭,缓缓退后。
孝陵卫的士兵们也纷纷收起兵刃,让出一条道路。
郑和走到沈砚面前,眼神复杂地看了他一眼。
然后,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悄无声息地塞进沈砚手中。
密信上,绘着一幅简略的海图,上面用朱砂标着一个醒目的“琉球”二字。
郑和压低声音,在沈砚耳边轻语:“沈大人若想见真龙,三日后码头相见。”
沈砚心中一动,他知道,郑和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道圣旨,更是一个惊天的秘密。
未时,龙江宝船厂。
巨大的宝船,如同海上巨兽,静静地停泊在港口。阳光洒在船身上,泛起一片金色的光芒。
沈砚站在郑和面前,手中拿着那张破损的琉球朝贡图。
朝贡图上,原本绘制着琉球王城的详细地图,但现在,却缺失了一角。
而那一角,与沈砚从玉玺中得到的金箔上的字迹,完美地吻合——“囚于琉球”。
郑和的脸上,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表情,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
“这幅朝贡图,是三年前琉球使臣进贡时,我亲自查验的。当时,它还是完整的。”
郑和顿了顿,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三年前,宝船从西洋归航,货舱中,发现了十具蜡化的尸体。”
郑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那些尸体,脊骨上都刻着一个‘乂’字,怀中,还藏着琉球的玉币……”
沈砚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想起了王昶脊骨上的梵文,想起了地宫人骨塔上的“铁树开花”。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此刻,终于串联在了一起。
郑和从怀中取出一份泛黄的奏折,上面是永乐帝的朱批。
“寻龙勿见骨”。
四个字,笔力遒劲,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郑和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苦涩。
“陛下要的,是龙,还是龙骨?”
沈砚冷冷地反问,声音中带着一丝嘲讽。
“下西洋,表面上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实际上,却是为了震慑琉球,让他们永远闭嘴。”
郑和没有回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沈砚,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疲惫。
戌时,金陵书院废墟。
断壁残垣,焦土遍地。
曾经的书声琅琅,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
大明探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