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档案馆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沈星辞和陆野坐在阅览区,面前摊开的旧地方志上,密密麻麻记着老城区的街巷变迁。木质书架散发着淡淡的樟木香气,混合着旧纸张特有的油墨味,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的长河里。
“找到了!”陆野指着其中一页泛黄的城区图,指尖在“育英学堂”的标注上轻轻点了点,“民国二十三年,砖窑新出的梅花砖就用在了这里,旁边还有个小标记写着‘陆记砖窑专供’!”他凑近图纸,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光,“你看这教学楼的轮廓,和咱们修复的这栋楼一模一样!”
沈星辞的指尖轻轻拂过纸面,划过“学堂”两个字:“难怪楼里的楼梯扶手比普通民居宽两寸,窗台高度也偏低,原来是特意为学生设计的。”他忽然想起施工时发现的木质窗框,边角都被打磨得圆润光滑,“连细节都透着用心,当年建楼的人一定很爱这些孩子。”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抱着一摞旧报纸合订本走过来,笑着说:“查到你们要的窑主资料了,民国时期的‘陆记砖窑’确实很有名,窑主陆明山独创的‘梅花纹’烧砖技法,当时还得过省里的奖呢。”
陆野接过合订本,手指有些发颤地翻开。报纸上的黑白照片里,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中年男人站在砖窑前,笑容憨厚又自豪。照片下的文字写着:“陆窑主坚持‘砖要烧够百日,纹要刻入三分’,其梅花砖质坚纹美,为老城多所学堂选用。”
“这眉眼和我爷爷有点像!”陆野抬头看向沈星辞,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咱家祖上烧的砖能‘站人不塌,遇水不裂’,原来传的就是这个!”
沈星辞看着他眼里的光,心里也跟着暖起来:“这大概就是冥冥中的缘分,几十年前的梅花砖,把两代人都连在了一起。”
两人在档案馆泡了一上午,抄录资料、翻拍老照片,文件夹很快就鼓了起来。离开时,陆野特意买了两份档案馆门口的梅花糕,递一份给沈星辞:“尝尝,热乎着呢。”
糯米的甜香混着桂花的气息在舌尖散开,沈星辞看着陆野嘴角沾着的糖霜,忍不住笑了:“慢点吃,没人和你抢。”他拿出纸巾,自然地替陆野擦掉嘴角的糖渍,指尖碰到他皮肤的瞬间,两人都愣了一下。
陆野的耳朵“腾”地红了,低头假装专心啃梅花糕,耳根却越来越烫。沈星辞也收回手,指尖仿佛还残留着温热的触感,心里像被梅花糕的甜意浸软了一块。
回工地的路上,路过一家老书店。沈星辞被橱窗里的一本笔记本吸引了——深棕色的封面上,烫印着暗纹的梅花砖图案,和他们修复的老砖纹路几乎一样。
“老板,这个笔记本多少钱?”陆野推门走进书店,不由分说就买了下来。他翻开第一页,空白的牛皮纸带着细腻的纹理,递到沈星辞面前,“给你记项目笔记正好,以后翻起来,一看就知道是梅花砖的故事。”
沈星辞接过笔记本,指尖抚过封面的纹路,忽然在扉页上写下一行字:“时光不语,砖瓦有情。”笔锋清秀,带着淡淡的温润。他把笔记本推给陆野:“该你了。”
陆野犹豫了一下,拿起笔在下面接道:“匠心不灭,岁月留痕。”字迹刚劲有力,像他这个人一样扎实。两人看着扉页上并排的字迹,忽然都笑了,阳光透过书店的玻璃窗落在纸上,把那两行字照得格外清晰。
回到工地时,墙面的修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夕阳的金辉洒在砖墙上,那些被岁月侵蚀的斑驳被温柔填补,梅花砖的纹路在光影里若隐若现,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新生的暖意。工人师傅们正站在脚手架上,小心翼翼地安装纪念墙的木质框架。
“沈总、陆先生,你们看这位置合适不?”师傅举着装裱好的旧报纸问。
逆途恋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