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江湖潮落有归声
无争镇的秋潮带着咸涩的暖意,漫过奇树的枝桠,在青石板上织出细碎的银纹。唐僧坐在渡口的"听潮"亭下,经卷在膝头摊开,末页的天地长卷虽已落定,却在潮声里微微起伏,卷边的混天绫流苏缠着枚贝壳,贝壳里盛着半汪海水,晃出取经队伍的身影——悟空在船头眺望,八戒抱着酒坛打盹,敖丙与哪吒的混天绫缠在同一根船桅上,绫带被潮风吹得猎猎作响,像在应和远处传来的船歌,歌调里既有《金刚经》的禅意,又有《笑傲江湖曲》的洒脱。
"师父你看这潮痕。"八戒捧着碗刚熬的海鲜粥凑过来,粥碗是用东海龙宫的夜光螺改的,碗底刻着"归"字,粥面上的葱花摆成剑穗的模样,九齿钉耙斜靠在亭柱上,耙齿间挂着串海带,海带的边缘竟长成经卷的纹路,"是船工老张新创的'潮味粥',说要往鲜里掺点江湖的咸,刚才有个老舵手喝了,说这粥比当年在黑木崖喝的毒酒更提神,想起年轻时摆渡的那个穿袈裟的和尚,袈裟角缠着段红绫,现在才知道那是三太子的混天绫,被潮风吹得像面小旗。"
沙僧的月牙铲倚在亭边的礁石上,沙粒顺着礁石往下淌,在地面凝成个小小的潮汐钟,钟里的海水正随潮涨潮落摇晃,渐渐显出张流动的航线图:从渡口往南的航道上,浮着龙鲤的鳞光;往北的浪涛里,闪着灵珠火的碎影;最显眼的是条新画的航线,从东海深处通向无争镇,航线上的浪花里,藏着半片混天绫的残角,角上的龙鳞与灵珠火痕,与敖丙、哪吒腕间的同心结一模一样。
"新龙王的来孙带着龙鲤来了。"沙僧指着远处的海平面,青灰色的浪涛里浮出片银光,领头的小龙鲤背鳍上顶着块暖玉,玉上刻着"归"字,鱼群破浪而来的水花里,浮出取经队伍初遇时的海景:悟空的金箍棒击打着礁石,八戒的钉耙捞着跃出水面的鱼,敖丙与哪吒的混天绫缠在同一根缆绳上,绫带间的水珠滴落,在船板上拼出"共"字,"他们把东海的故事衔在嘴里,像群会游水的信使,比任何书信都让人踏实。"
敖丙正弯腰用冰魄剑收集潮珠,龙角的蓝光与秋阳相和,剑刃上渐渐浮出东海的秋景:新龙王站在龙宫的白玉阶上,手里捧着只巨大的"记潮贝",贝里盛着的海水晃出无数画面:小龙鲤驮着经卷游过珊瑚丛,新龙王教孙辈写"佛剑"二字时蘸着龙涎香,最动人的是幅全家福,龙宫的梁柱上缠着混天绫,灵珠火与龙元冰在香炉里共燃,烟柱里浮出"共生"二字,正随潮声往无争镇飘。
"老龙王托梦说,这是最后一次送'记潮贝'了。"他回头看向哪吒,少年灵珠处的红光透过潮雾,往亭下的船坞蔓延,腕间的混天绫结上,冰火珠渗出的细流在礁石上画出朵浪花,"他说东海的故事该交给咱们保管了,就像当年把龙元冰托付给我,把灵珠火托付给你,如今连潮声里的念想,都要化作岸边的礁石,永远守着这渡口。"
哪吒突然拽着他往船坞跑,火尖枪在掌心转得飞快,枪头灵珠的光芒在潮痕上划出长长的光带,光带落地处生出串串半金半紫的海藻花,花瓣上都沾着潮珠,珠里映着取经队伍的身影,与过往、现在、未来的人影重叠:"小爷在船坞的老船底藏了坛'归潮酒'。"他指着船底的刻痕,那里既有冰魄剑的霜纹,又有火尖枪的灼痕,像两个交叠的手印,"是用三年前的初潮、去年的秋露、还有咱们混天绫的流苏泡的,刚才听见船板响,准是那青年回来了,酒坛在里头翻跟头呢。"
西游笑傲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