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江湖尘落是归处
无争镇的秋阳带着经卷的沉香,漫过奇树的枝桠,在青石板上织出细碎的金斑。唐僧坐在雷音寺分院的银杏树下,经卷在膝头摊开,末页的天地长卷虽已落定,却在风里微微颤动,卷边的混天绫流苏缠着片银杏叶,叶上的纹路既像佛印又像剑穗,阳光透过叶缝照在经卷上,映出取经队伍的身影——悟空在檐角晒经卷,八戒抱着酒坛打盹,敖丙与哪吒的混天绫缠在同一根银杏枝上,绫带被秋风拂得飘拂,像在梳理着过往的尘埃,风里混着《金刚经》的吟诵与《笑傲江湖曲》的余韵,分不清是风声还是尘埃落定的轻响。
"师父你看这新收的经卷。"八戒捧着摞刚装订的抄本凑过来,经卷的封皮是用东海龙宫的鲛绡做的,封面题着"归尘"二字,笔锋里既有悟空的凌厉,又有唐僧的温润,"是镇里的书生们抄的,说要把江湖的故事都收进经卷里,刚才有个老经生翻着抄本,说看见字里行间的空白处,藏着当年令狐冲的笛影,还有大师兄金箍棒的残影,字墨干透时的裂纹,竟与思过崖的剑痕相和。"
沙僧的月牙铲斜靠在银杏树下的石桌旁,沙粒顺着桌腿往下淌,在地面凝成个小小的沙盘,盘里的沙粒正随檐角的铜铃摇晃,渐渐显出张流动的图景:从雷音寺分院往镇外延伸的路上,印着龙鲤的鳞痕与灵珠火的灼痕,最深的那串脚印通向镇西的碑林,脚印里的沙粒堆成小小的碑影,碑上的字迹模糊却能辨认,既有"佛"字的轮廓,又有"侠"字的风骨,碑影旁的沙粒里,露出半截混天绫的线头,线头缠着的尘粒上,印着"归处"二字。
"是岁月把漂泊碾成了归宿。"沙僧往沙盘里撒了把经卷的碎屑,碎屑突然与沙粒相融,在地面拼出群像:穿粗布衫的青年正带着徒弟擦拭碑林,青年擦的那块碑刻着"佛剑同源",徒弟擦的那块刻着"江湖归尘",两人的抹布上都沾着龙鳞粉与灵珠火烬,擦过的碑面在阳光下发亮,映出取经队伍的身影,与此刻的他们重叠——悟空的金箍棒化作碑旁的石栏,八戒的钉耙变成扫地的扫帚,敖丙与哪吒的混天绫缠在碑顶的石雕上,绫带间的尘埃被风吹散,露出石雕的模样:半是莲花半是剑,莲心嵌着颗小小的冰火珠。
"青年说这碑林该添块新碑了。"青年从行囊里取出块青石板,石板上已刻好轮廓,左边留着经卷的空白,右边等着剑穗的纹样,"他说在西域的古寺里见到块残碑,碑上的字被风沙磨得只剩'归'字,却在碑缝里发现半片混天绫,绫上的龙鳞与灵珠火痕,与咱们腕间的同心结一模一样,才明白所谓归处,不是某座寺某块碑,是心里那点踏实。"
敖丙正弯腰用冰魄剑收集银杏叶上的露珠,龙角的蓝光与阳光相和,剑刃上渐渐浮出东海的秋景:新龙王的来孙带着龙鲤往深海游去,每条鱼的嘴里都衔着颗尘珠,珠里裹着无争镇的景象,鱼群游过的水面泛起涟漪,涟漪里浮出取经队伍初遇时的海边:悟空的金箍棒搅动海浪,八戒的钉耙捞着贝壳,敖丙与哪吒的混天绫缠在同一块礁石上,绫带间的贝壳里盛着沙粒,沙粒堆成小小的"家"字,被海浪轻轻拍打着,却始终不散。
"老龙王托梦说,东海的'藏尘贝'已收进龙宫宝库。"他回头看向哪吒,少年灵珠处的红光透过叶隙,往雷音寺分院的藏经阁蔓延,腕间的混天绫结上,冰火珠渗出的细流在沙盘上画出朵莲花,花瓣上既刻着龙鳞又印着灵珠火痕,"他说江湖的故事该在尘世扎根了,就像当年把龙元冰托付给我,把灵珠火托付给你,如今连海浪里的念想,都要化作岸边的礁石,守着每个归人的脚印。"
西游笑傲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