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校园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陆锦熙抱着一摞资料匆匆穿过林荫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刚刚结束与导师的会面,脑海中还回荡着那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的量子测量研究被推荐参加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
推开实验室门,他发现路临深正站在窗边通电话,修长的背影在阳光下如同一道剪影。听到动静,路临深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好消息?"陆锦熙放下资料,好奇地问。
路临深挂断电话,罕见地显得有些不确定:"MIT的安德森教授。他看了我们的量子测量论文...邀请我申请他们的博士项目。"
陆锦熙瞪大眼睛:"MIT?那可是...天啊,临深,太棒了!"他冲上前抱住路临深,后者虽然身体仍然略显僵硬,但已经学会接受这种突如其来的热情。
"全额奖学金。"路临深补充道,声音平静但手指微微颤抖,"研究方向和我的兴趣匹配度达到93.7%。"
陆锦熙能看出他眼中的兴奋与犹豫交织。他拉着路临深坐下:"这是你梦寐以求的机会,不是吗?"
路临深点点头,又摇摇头:"最优学术路径。但是..."他的目光落在陆锦熙脸上,"距离。波士顿到北京。飞行时间14小时37分钟。时差12小时。"
这个简单的计算背后是沉重的现实。陆锦熙的心突然沉了下去。他刚刚得到导师的承诺,明年可以保送本校的研究所——叔叔身体不好,他需要留在国内照顾家人。
"你应该去。"陆锦熙握住路临深的手,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这是MIT,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路临深静静地看着他:"你呢?"
陆锦熙深吸一口气:"我...暂时不能离开。叔叔的肾病需要定期复查,阿姨一个人照顾不来。但导师答应我明年可以直接读他的研究生,之后也许能申请交换..."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即使最快,也要至少一年后才能与路临深重聚。而科研之路变数太多,谁知道一年后会是怎样的光景?
实验室陷入沉默。窗外,一只知更鸟落在枝头,欢快的鸣叫声与室内的凝重形成鲜明对比,路临深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是圆周率的前几位数字。
突然,他站起身:"跟我来。"
夜幕降临,他们来到了天文台——那个曾经见证了他们初吻的地方。初夏的星空格外璀璨,路临深熟练地调整望远镜,指向天顶的一颗明亮星辰。
"织女星。"他轻声说,"距离地球25光年。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光,其实是它25年前发出的。"
陆锦熙凑近望远镜,看着那颗遥远的恒星:"所以...即使相隔光年,星光依然能抵达?"
路临深点点头,转身面对陆锦熙。星光下,他的轮廓显得格外深邃:"一年的时间跨度...在宇宙尺度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轻轻握住陆锦熙的手,"常数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
这个简单的比喻让陆锦熙的眼眶瞬间湿润。在路临深的宇宙里,常数是永恒不变的量,而他刚刚将自己比作了那样的存在。
"你确定吗?"陆锦熙轻声问,"异国恋不容易,尤其是..."
"数据支持这个决定。"路临深打断他,声音罕见地带着一丝急切,"我们合作发表的论文已经证明了远程协作的效率。情感维度...虽然无法量化,但稳定性已经通过多次压力测试。"
陆锦熙忍不住笑出声,眼泪却滑落脸颊。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路临深式"的告白了——用数据证明爱情的可持性。
"好。"他抹去眼泪,坚定地点头,"那我们就试试。你征服MIT,我守住这边阵地。一年后见。"
青春交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