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本人。"路临深的声音忽然带上了陆锦熙从未听过的权威感,"这位同学的处理方式极具科研价值——在真实实验中,设备故障是常态而非例外。他的应变能力恰恰体现了优秀物理学家的素质。"
陆锦熙目瞪口呆地看着路临深流畅地说着这些"社交辞令",简直像换了个人。
监考老师犹豫了一下:"但规则就是规则..."
"请转告组委会主席王教授,"路临深继续说,"就说安德森团队对这位学生很感兴趣。我们正在筹建中美联合培养项目。"
这句话像魔法般奏效了。监考老师态度立刻软化:"既然是这样...下不为例。"他警告地看了陆锦熙一眼,然后走开了。
陆锦熙长舒一口气,压低声音:"你什么时候学会演戏了?还冒充安德森教授?"
"不是冒充。"路临深平静地说,"安德森确实在隔壁房间。我开了外放。"
陆锦熙差点笑出声,但随即想到一个问题:"等等,你怎么会和王教授那么熟?"
屏幕那头的路临深罕见地移开了视线:"他是我父亲的同学。当初...是他建议校长让我退出选拔,直接保送你参赛。"
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相像一记重拳击中陆锦熙的胸口。原来路临深放弃参赛机会不只是因为国际奥赛,更是为了他。
"时间到!"主考官的声音打断了陆锦熙的思绪,"请停止操作,准备理论答辩。"
"去吧。"路临深轻声说,"记住,无论结果如何..."
"我已经是你的冠军。"陆锦熙接上他的话,突然明白了那晚半梦半醒间听到的不是幻觉。
理论答辩环节,陆锦熙抽到了关于量子隧穿效应的题目——这是路临深最擅长的领域。当评委们接连抛出专业问题时,他仿佛能听到路临深在耳边逐条分析的声音。
"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深度。"一位白发评委惊讶地说,"尤其是对测量误差的分析,完全达到了研究生水平。"
陆锦熙微笑致谢,心中默默感谢那个此刻正在酒店房间里可能正在计算宇宙常数的人。
比赛全部结束后,陆锦熙在校园门口看到了等待的路临深。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休闲裤,在阳光下像一道清晰的剪影。陆锦熙飞奔过去,在即将撞上路临深时刹住脚步,只是紧紧抓住了他的手。
"怎么样?"路临深问,目光落在陆锦熙脸上,仿佛那里写着所有答案。
"应该...不错。"陆锦熙喘着气说,"但有个更重要的问题。"他深吸一口气,"为什么要瞒着我让王教授操作?如果我知道你是因为我才..."
路临深打断他:"不完全因为你。国际赛确实更适合我。"
"别用数据糊弄我。"陆锦熙难得对路临深强硬起来,"我要听真实原因。"
路临深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指向校园里一棵开满花的槐树:"记得那次我们在树下讨论双星系统吗?"
陆锦熙点点头。那是他们刚成为朋友不久,路临深用天体力学比喻他们的关系。
"双星系统中,如果两颗星质量相当,轨道会不稳定。"路临深轻声解释,"必须有一颗稍重,作为系统的引力中心。"
陆锦熙的心跳漏了一拍:"所以你是说..."
"你的学术潜力比我更依赖这次机会。"路临深直视他的眼睛,"我需要证明的已经足够多。而你...才刚刚开始。"
这番话让陆锦熙的喉咙发紧。他想起过去半年路临深如何耐心地教他解题技巧,如何调整自己的作息配合他的学习节奏,如何在每个他怀疑自己的时刻给予精准的肯定。这不是简单的自我牺牲,而是一种更深层的信任与期许。
"你这个傻瓜..."陆锦熙的声音有些哽咽,"万一我没拿到好名次呢?"
路临深摇摇头,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陆锦熙打开一看,是一份详尽的比赛分析报告,预测他在各种情况下的得分可能。最后一行用红笔圈出:最低预期——全国二等奖。
青春交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