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解,”沈砚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得像实验室里最精密的仪器读数,“完美地符合了我们对量子隧穿效应的预期。”
我坐在报告厅最后一排的阴影里,指尖冰凉,捏着手机屏幕边缘,指关节微微发白。手机屏幕上,是我和闺蜜半小时前的聊天记录。我的最后一条消息孤零零地悬在对话框顶端:“准备行动了。” 下面一片死寂,连个敷衍的“加油”表情包都没有。这帮塑料姐妹花,关键时刻集体掉线。行,孤军就孤军。
台上,沈砚穿着那套万年不变的深灰色西装——我怀疑他衣柜里囤了十套一模一样的——袖口一丝不苟地扣着,整个人挺拔得像报告厅里一根新添的承重柱。聚光灯的光柱精准地笼罩着他,把他微蹙的眉头、镜片后专注得近乎无机质的眼神,都照得纤毫毕现。他指尖划过激光笔的红点,在身后巨幅投影的复杂公式矩阵上游移,那些缠绕的希腊字母和积分符号像一片密不透风的荆棘林。
又是公式。永远都是公式。
我胃里一阵熟悉的酸涩翻涌。这场景太熟了。上一次“约会”,市中心那家号称本市最浪漫的旋转餐厅,烛光摇曳,小提琴手在桌边深情演奏。气氛正好,我酝酿着情绪想聊聊新看的那部催泪电影。结果呢?我刚开了个头,说主角在平行宇宙里寻找爱人,沈砚的筷子就顿在了半空,镜片后的眼睛“唰”地亮了。
“平行宇宙?”他打断我,语气里是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这正好引证了多世界诠释理论!你看,每一个量子态的叠加……” 接下去的二十分钟,我的牛排从滋滋冒响变成冷硬如铁,而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筷子和餐巾纸叠成的简易模型,试图向我解释为什么我的眼泪“在概率云层面上与主角的悲伤存在量子纠缠”。那晚的烛光和小提琴,都成了他物理宇宙宏大叙事的可笑背景音。
再往前追溯,情人节。满大街都是玫瑰、巧克力和腻死人的甜言蜜语。我满怀期待地拆开他那个包装得异常方正、棱角分明的礼盒。里面没有丝绒小盒子,没有香水,甚至没有一张敷衍的卡片。只有一叠厚厚的、散发着油墨和纸张特有气味的打印稿——他最新发表在顶刊上的SCI论文。标题冷冰冰:《基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纠缠态稳定性新探》。首页空白处,他用一丝不苟的笔迹写着一行小字:“小满,送给你。这大概就是‘爱的波函数坍缩’——从无限可能的叠加态,到唯一确定的你。”
我当时捏着那叠纸,感觉血液都冲到了头顶,又瞬间凉透。爱的波函数坍缩?我宁愿它坍缩成一盒能吃的巧克力!
回忆像冰冷的潮水漫过脚踝。台上,沈砚的声音还在平稳地流淌,解析着那些常人看一眼都头晕的符号。那声音冷静、理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这声音曾经让我无比着迷,觉得他像站在智慧之巅的神祇。但现在,我只觉得刺耳。一股无名火猛地从心底窜起,烧得我指尖发烫,驱散了之前的犹豫和那点可怜兮兮的寒意。
报复。这个念头像一道电流,瞬间激活了我僵坐的身体。
就是现在。
趁着沈砚转身,指向投影上一个更复杂的推导图,全场目光都被他指尖牵引过去的刹那,我像一尾滑溜的鱼,悄无声息地从座椅上滑下来,猫着腰,沿着最后一排座椅后方的阴影地带,迅速向侧门移动。心跳在耳边擂鼓,手心微微出汗,但脚步却异常坚定。侧门通往后台走廊,虚掩着,仿佛在无声地邀请。我深吸一口气,闪身溜了进去。
男朋友小日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