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的齿轮与突尼斯的热风
卡拉维尔帆船驶入里斯本港时,张伊万正趴在船舷上数码头的船坞——整整十七座,每座都停着正在检修的三桅帆船,桅杆像密林中的树干般交错。葡萄牙的造船匠们赤裸着上身,挥着锤子敲打龙骨,火星溅在碧蓝的海面上,像散落的星子。
“九班就在三号船坞。”刘嘉诚拿着周明哲传来的密信,信纸边缘还沾着咖啡渍,“他们帮葡萄牙人改良了船用绞盘,现在整个里斯本的造船行会都把他们当宝贝。”
刚踏上码头,就听到一阵熟悉的争吵声。循声望去,三个穿着葡萄牙工匠服饰的少年正围着一个铜制齿轮争论,其中一个高个子转身时,张伊万认出了他——九班班长秦越,初中时是机器人社团的社长,手里总拿着一把游标卡尺(虽然现在换成了自制的铜尺)。
“这齿轮的齿形角度不对!”秦越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按照阿基米德螺线计算,倾斜度应该再增加三度,才能减少磨损。”旁边的葡萄牙工匠满脸不服,却被秦越手里的图纸怼得哑口无言——那图纸上画着齿轮啮合的动态示意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应力分布,在16世纪堪称神迹。
“秦越!”张伊万喊了一声。
秦越猛地回头,看到熟悉的校服(虽然已改成便于劳作的短褂),手里的铜尺“哐当”掉在地上:“一班?你们真的来了!周明哲说你们会带五班的人来,他们的熔炉技术能帮我们造淬火钢!”
三号船坞的仓库里,九班的同学们正围着一台奇怪的机器忙碌。那是用木材和铜片组装的装置,摇动摇柄时,十几根金属杆会按照规律伸缩,带动旁边的锯片快速往复——“这是我们造的半自动锯木机,”秦越得意地拍拍机器,“原来需要十个工匠一天锯的木板,现在两个人半天就能搞定。葡萄牙国王已经下了订单,要给所有船坞装一台。”
正说着,仓库门被推开,两个班的人涌了进来。领头的是三班班长林夏,她穿着一身骑装,腰间别着一把小巧的火枪,身后跟着八班班长赵丰——赵丰手里抱着一个木箱,打开来,里面是颗粒饱满的土豆和玉米种子。
“里斯本的海关差点扣了我们的种子,”林夏擦了擦额头的汗,“还好周明哲提前打了招呼,葡萄牙摄政王的人亲自把我们接来了。”她指了指赵丰的木箱,“八班在美洲待了三个月,带回了这些‘新作物’——产量是小麦的三倍,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建‘新中州’,粮食是根本。”
赵丰补充道:“我们还摸清了加勒比海的季风规律,知道什么时候起航最安全,能避开飓风带。”
仓库里瞬间热闹起来。九班的人围着玉米种子讨论如何改良种植工具,三班的人拿着里斯本的地图标注适合建立据点的海湾,刘嘉诚则和秦越蹲在地上,用炭笔在木板上画着“新中州”的港口规划图——秦越提出用蒸汽动力(虽然现在只能用人力模拟)驱动闸门,控制船坞水位,让大型船只随时能检修。
“四班的人什么时候到?”林夏问。
“周明哲在热那亚处理完‘深海之锚’的事,应该明天就到,”刘嘉诚抬头看了看天色,“他带了威尼斯银行家的投资——两百桶火药,五十门青铜炮,还有三十名会冶炼的工匠。我们在里斯本汇合后,兵分两路:五班、十班、九班的舰队先去突尼斯外海待命;我和周明哲带一、三、八班去突尼斯城,邀请七班。”
新全年级穿越大航海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