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的冰棱与刚果的砖窑
刚果河畔的“新星城”初显雏形时,第一批前往里加的船队正穿过波罗的海的浮冰。张伊万裹紧了七班士兵送的羊皮袄——这是陆沉特意让人用刚果河马皮鞣制的,比欧洲的羊毛袄更抗寒。船舷上结着冰棱,九班造的铜制温度计显示,这里的气温比刚果低了整整四十度。
“里加是汉萨同盟的重要港口,”周明哲站在船头,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消散,“控制着波罗的海的木材和琥珀贸易,俄罗斯的毛皮、波兰的粮食都从这里转运。二班要是在这一带,大概率和汉萨商人有过接触。”
带队的是三班班长林夏,她对东欧的贸易路线做了不少功课:“汉萨同盟的商人最看重‘有用的人’——会记账的、懂造船的、能预测风暴的。二班班长沈舟是地理课代表,初中时就能背出波罗的海所有港口的潮汐表,他们很可能被某个商栈收留了。”
里加的码头比里斯本更粗犷。木栈道上铺着防滑的松木板,到处堆着待运的橡木(运往荷兰造船)和琥珀原石。穿厚呢子大衣的汉萨商人用低地德语讨价还价,俄罗斯的哥萨克骑兵牵着驯鹿经过,马蹄踏在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找到二班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在一家挂着“北境商栈”木牌的院子里,张伊万听到了熟悉的中文争吵声——“沈舟!你说的‘冰窖储粮法’根本行不通!松木板缝漏冷气,土豆冻得跟石头似的!”
推门进去,只见十几个穿着汉萨商人服饰的少年正围着一堆木材忙碌。沈舟蹲在地上,用炭笔在木板上画着奇怪的图案——像个双层的木箱,中间填着锯末和干草。“不懂别瞎说,”他头也不抬,“这是‘隔温冰窖’,内层用桦树皮防水,外层填锯末隔热,能让粮食在零下十度的环境里存半年。上周汉萨同盟的会长刚来看过,想在全波罗的海推广。”
看到张伊万等人,沈舟手里的炭笔“啪”地掉在地上。他身后的二班同学瞬间围了上来,有人摸着张伊万的羊皮袄惊叹:“这是河马皮?刚果真有那么热?”有人抢过林夏手里的刚果地图,指着雨林的标记问:“那里的香蕉是不是能长到一人高?”
沈舟却更关心实际问题:“新星城缺什么?我们在里加攒了不少好东西——改良的冰镩(能快速凿开冰面捕鱼)、用驯鹿皮做的防水帐篷、还有从俄罗斯人手里换来的耐寒麦种,产量虽然不如玉米,但能在零下二十度发芽。”
“你们怎么在里加待了这么久?”林夏问。
“去年冬天被困在波罗的海了,”沈舟苦笑,“我们的船触礁,被汉萨商人救了。他们发现我能预测风暴(其实是用手机里的气压计APP),就让我们留下帮忙管理粮仓和船坞。现在整个里加的商人都知道,‘北境商栈’有群‘懂天气的东方智者’。”他指着院子角落的一堆铁管,“这是我们造的‘冷凝取水管’——把海水烧开,蒸汽通过铁管冷凝成淡水,在海上能用,在刚果的干旱季节也能用。”
离开里加前,汉萨同盟的会长亲自来送行。他给了沈舟一封盖着同盟印章的信:“去刚果告诉你们的首领,北境商栈永远是新中州的朋友。你们的隔温冰窖、冷凝水管,我们用琥珀和木材换,每年冬天派船队去新星城贸易。”
新全年级穿越大航海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