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后一批铁炮“动绘”卖给兵营的那天,阿雪把铜币倒在竹筐里,哗啦啦滚出一片。陈阳数到最后,手指在筐沿敲了三下:“六千二百七十三文。”阳光透过木窗照在铜钱上,亮得晃眼——比上个月多了近三千,够我们做件像样的“大事”了。
“先买刀。”平助突然说。他前几天去港口打听,说海上不太平,商队都带着武器,“五把短刀,我们六个轮流带,小治能磨,钝不了。”小治立刻点头,从怀里掏出块磨石,在手里转了转——这是他新磨的,边缘亮得能照见人。
我们在町里的兵器铺挑了五把短刀,刀鞘是黑檀木的,刀柄缠着防滑的麻绳。老板听说我们要出海,额外送了块磨刀石,“往南走风浪大,刀要常磨才利。”付完钱,竹筐里的铜币少了一小半,陈阳却拍着刀鞘笑:“比在村里举竹枪踏实多了。”
接着去了西洋商人留下的货摊。阿尔芒走前托人照看剩下的东西,其中就有航海仪器——一个铜制的罗盘,指针总往一个方向偏;还有个木壳的沙漏,沙子漏得很匀,比我们用树枝算时间准多了。“这叫‘罗针盘’,能指方向。”摊主是个去过九州的商人,指着罗盘上的刻度,“去土佐国得往西南走,靠它才不会迷航。”
买仪器花了不少钱,竹筐明显轻了。阿雪把剩下的铜币分成两堆:“一堆留着买粮食,一堆得给船钱。”可我们刚走到港口,就发现“船钱”比想象中贵——商队说去土佐国要走三天,每人得付两百文,我们六个人加行李,至少要一千五百文。
“不如我们自己买艘船。”张婷突然指着岸边一艘旧关船。那船不大,桅杆有点歪,船板却看着结实,船头画着个褪色的水纹图案。船主是个老渔民,正蹲在船边补裂缝,见我们盯着船看,直摆手:“这船旧是旧,能跑海,给四千文就卖。”
我们心里一紧。四千文几乎是剩下的全部家当,但买了船,以后去哪都不用再付船钱。小治跳上船敲了敲船板,回声很实:“我能修,桅杆加固下就行。”平助在船尾转了圈,指着舵说:“这舵我会用,以前在河边撑过竹筏。”
陈阳突然拽我到一边,指着竹筐里的铜币:“够。买了船,剩下的钱够买米和淡水,到了土佐国,我们画当地的风土‘动绘’,很快能赚回来。”他眼里的光,像当初我们决定开画铺时一样亮。
我们把所有铜币递给老渔民时,他数了三遍,突然从船舱里拖出卷帆布:“这是旧帆,送你们了,比买新的省不少钱。”小治立刻爬上去解桅杆的绳子,阿雪和王玥开始收拾船舱,平助已经拿起船桨,在水里划了个圈:“试试舵,明天一早就出发。”
张婷蹲在船头,用炭笔在船板上画“路线动绘”——第一帧是那古野城的天守阁,第二帧是我们的关船,第三帧画着座山,山下有片海(那是土佐国的样子,我们从商人那听来的)。陈阳凑过去,在船边画了只小小的鱼,“给它加个尾巴,像在跟着船游。”
傍晚时,我们把船停在港口的芦苇丛边。阿雪用剩下的钱买了米和腌菜,小治在船板上钉了块木板当桌子,平助把短刀挂在船舱壁上,刀柄的麻绳在风里轻轻晃。我摸了摸口袋里的罗盘,指针稳稳地指着西南——那是土佐国的方向。
“明天出发前,得画张‘船用动绘’。”张婷突然说,她捡起根木炭,在帆上画了个小人摇橹,“标上什么时候该升帆,什么时候该落锚,像画铁炮用法那样,一目了然。”
新全年级穿越大航海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