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进土佐国港口时,正赶上当地的神社祭典。岸边挤满了戴斗笠的农人,有人举着稻穗跳舞,有人抬着神轿往山上走,红的绿的衣袂在风里飘,像我们没来得及上色的动画原稿。
“画这个!”陈阳扒着船舷就掏出画具。他说得没错——祭典上的“山车”(花车)最招人看,上面插满纸花,车辕上的木刻小人雕得精致,我们当场画了套“山车巡游动绘”,从山脚到山顶,十二张画连起来,像真的跟着神轿走了一趟。
土佐的商人喜欢新鲜玩意儿,尤其是长宗我部氏的家臣,看到画里的山车会“动”,立刻订了十套,说是要送给其他国的领主。临走时,我们的钱袋里多了二千文,阿雪还换了袋当地的栗子,“比那古野城的甜,能当路上的干粮。”
往九州岛去的海路走了五天。小治把船修得越来越稳,他在桅杆上绑了根新竹,说能“像武士的枪一样直”;平助学会了看海浪辨方向,不用罗盘也能说出离港口还有多远。王玥用海水泡过的木头刻了个小帆船,摆在船舱的木板桌上,“就当是我们的吉祥物。”
肥前国的港口比土佐热闹。这里有不少从朝鲜来的商人,还有西洋人的货船——桅杆上挂着我们没见过的旗帜,像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色块。我们刚把画摊支在町内,就有个卖硫磺的商人过来,“能画挖硫磺的‘动绘’吗?给大阪的商人看,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硫磺好。”
这活比画祭典难。我们跟着商人去了硫磺矿,刺鼻的气味呛得人睁不开眼,矿工们戴着湿麻布口罩,用铁镐凿石头的动作却很有节奏。张婷蹲在矿边画分镜:“凿石头是一帧,装筐是一帧,运下山是一帧,动作要像齿轮一样顺。”陈阳的线条练得更稳了,连硫磺石的纹路都画得清清楚楚;王玥调了种偏黄的颜料,“像真的硫磺色”。
最后画出来的“硫磺开采动绘”卖了个好价钱——商人给了二千五百文,还送了袋硫磺,“能当颜料,也能给船底防蛀。”我们在肥前国多待了两天,画了港口的货船、町里的朝鲜商人,连当地小孩玩的竹马都画成了“动绘”,钱袋渐渐鼓起来,够我们买更好的和纸了。
离开肥前国的前一晚,我们坐在船上数钱。铜币在月光下泛着光,陈阳数完,把钱袋往桌上一放:“加上之前的,一共快七千文了。”小治正在打磨短刀,闻言抬头:“泉州离这不远,听说那里是商贸港,商人比肥前还多。”
泉州是我们早就定好的下一站。从商人口中听说,那里有专门卖画的市集,还有去吕宋岛的船——再往前,就能到阿尔芒说的“西洋海域”。张婷在地图上画了个箭头,从肥前到泉州,再到更远的海面,“到了泉州,我们画海船‘动绘’,说不定能被船长看中,搭他们的船去吕宋。”
阿雪把栗子装进新缝的布袋,“泉州的布料好,我换几匹,给大家做件新和服——总不能一直穿得像从那古野城逃出来的。”王玥摸着我们新换的画笔,笔杆是光滑的竹子,“到了泉州,买最好的颜料,画套彩色的‘航海动绘’,从那古野城一路画到泉州,肯定能卖个高价。”
平助在船头检查帆绳,海风把他的声音吹得很远:“泉州的渔民懂海,说不定能教我们看星图,以后不用罗盘也能走夜路。”
船帆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张吸满了风的画纸。我摸了摸钱袋,铜币沉甸甸的,比在那古野城时踏实多了。从土佐到肥前,再到泉州,我们画过祭典、画过矿山、画过港口,每一笔都在把陌生的地方变成“能看懂的故事”。
新全年级穿越大航海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