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铭的船尚未抵达吕宋海域,樱花丸港的紧张已如拉满的弓弦。林姓头目代表的“和顺堂”并未立刻翻脸,却如跗骨之蛆,隔三差五便有船只或“迷路”靠近海湾外围窥探,或派几个面生的“商人”登岸,以购买淡水、修补船具为由,四处打量,言语间试探着港口的防御和人员底细。
朴大叔和老姜都是历经风浪的老江湖,深知示弱便是灭亡。朴大叔表面上热情接待,木工坊里日夜赶工的却是加固瞭望台、制作简易拒马和削尖的竹刺。他利用红树林茂密的根系和潮汐规律,在几个关键的水道入口布下了隐蔽的水下木桩,只有熟悉自家航道的小船才能安全通过。老姜则带着几个最精干的朝鲜渔民和本地招募的可靠土著青年,日夜轮班警戒。他将从李兆铭那里学来的简单旗语结合本地环境,设计了一套“动绘预警系统”:在瞭望台高处悬挂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布条组合,代表“商船靠近”、“可疑船只”、“西班牙巡逻艇”、“紧急集合”等状态。这套系统直观高效,瞬间传遍整个小港。
林姓头目再次登门时,带来了一份措辞“客气”的最后通牒:三日内,要么接受“和顺堂”的保护与抽佣,要么后果自负。朴大叔看着对方皮笑肉不笑的脸,掂量着手中沉甸甸的硬木槌,用带着浓重朝鲜口音的官话缓缓道:“林老板,‘动绘屋’的规矩,是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樱花丸港,是我们一钉一木建起来的家。家,不求人‘保护’,只求……太平。” 他身后的木工棚里,传出小治用力敲打铁器的叮当声,如同战鼓。
当夜,乌云蔽月。数条没有灯火的中型舢板,借着夜色和涨潮的掩护,悄悄划向樱花丸港防御相对薄弱的西侧滩涂。船上人影绰绰,刀光在黑暗中偶尔一闪。
“来了!”瞭望台上,负责后半夜值守的土著青年库马尔眼尖,立刻拉动了代表“敌袭”的黑色和红色布条组合!尖锐的海螺号角随即响起,划破寂静的夜空!
老姜像一头被惊醒的豹子,低吼一声:“按计划!点火!放‘水鬼’!” 早已埋伏在滩涂附近红树林中的渔民,迅速点燃了几堆浸透了油脂的湿柴。浓烟和呛人的气味顿时弥漫开来,有效地遮蔽了视线,扰乱了袭击者的方向感。同时,几个水性极佳的渔民,如同鬼魅般潜入水中,悄无声息地游向那些舢板。他们手中拿着特制的、带倒钩的短矛和渔网——这是老姜结合朝鲜渔猎和本地土著水下作战技巧想出的“水鬼战法”。
岸上,朴大叔带着手持削尖竹矛、斧头和自制藤盾的青壮,依托着新设的拒马和木桩,严阵以待。妇孺则被集中到最坚固的高脚屋中,由阿雪(李兆铭他们离开后,阿雪承担了更多组织工作)指挥,准备好滚水和石块。
袭击者显然没料到这个看似简陋的小港反应如此迅速,防御如此有章法。浓烟中,他们看不清岸上虚实,水下又不断传来同伴被钩矛刺中、被渔网缠住的惨呼和挣扎声,一时间阵脚大乱。几艘舢板在慌乱中撞上了老姜布下的水下暗桩,船底破裂,海水涌入。
“撤!快撤!”袭击者中有人惊恐地大喊。残余的舢板仓惶掉头,拖着受伤的同伴和破损的船体,狼狈地消失在浓烟与黑暗交织的海面上。滩涂上只留下几滩血迹和挣扎的痕迹。
樱花丸港守住了!没有欢呼,只有劫后余生的喘息和更加紧绷的神经。朴大叔和老姜知道,这只是开始。“和顺堂”丢了面子,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危险的是,这场夜袭的动静,极可能引来真正的大鲨鱼——西班牙巡逻队。
**琉球线:星图、秘录与风暴**
新全年级穿越大航海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