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冬 长沙
八零年的长沙,冬天来得格外地早,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街头巷尾,卷起地上的枯叶和尘土。
街边的梧桐树早已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晃,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巷子里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偶尔有几块石板松动,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老人在低声叹息。
这巷子尽头有一家小小的面馆,门面不大,门口挂着一块褪了色的木牌,漆已经剥落了不少,显得斑驳不堪,完全看不清名字。
窗户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油污,透出的灯光昏黄而微弱,像是随时会被风吹灭。
门口的铁锅冒着热气,锅里翻滚着浑浊的面汤,汤面上漂着几片葱花和几粒油星,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面馆里,一个女人正佝偻地站在灶台前,用布背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一手拿着长筷子搅动着锅里的面条。
她的脸上满是疲惫,眼窝深陷,眼角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像是被生活刻下的痕迹。
她的头发有些凌乱,几缕发丝贴在额头上,被汗水浸湿。
怀里的婴儿裹在一件旧棉袄里,小脸冻得通红,时不时发出几声微弱的啼哭,声音像是被寒风撕裂了一般。
女人转头看了看背后的孩子,眼里闪过一丝心疼,但她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她用肩膀蹭了蹭脸上的汗水,继续搅动着锅里的面条。
面条在沸水中翻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热气腾腾的蒸汽扑在她的脸上。
面馆里没有其他客人,只有角落里坐着一位老人,他看起来应该有七八十岁了,但是眼神却如同鹰隼,虽然浑浊但透着深邃的光芒,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的脊背挺直如松,虽年迈却不显佝偻,反而有一种沉稳如山的气势。
他手里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慢吞吞地吃着。眼神浑浊,像是看透了世间的冷暖,但他偶尔抬头看看女人和孩子,低头看着面不知想到了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低头继续吃面。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破旧棉袄的男人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醉意。他看了看女人,又看了看她背后的孩子,咧开嘴笑了笑。
“陶婶,你这孩子可真能哭啊,吵得我睡不着觉。”
陶婶没有抬头,只是愈发低下了腰,说:“丫头小,不懂事,您多包涵。”
男人哼了一声,走到灶台前,伸手去拿锅里的面条。女人眼疾手快,用筷子挡住了他的手。“面还没煮好,您再等等。”
男人皱了皱眉,有些不耐烦地大声嚷道:“行了行了,快点吧,我都饿死了。”
孩子受到惊吓,大哭起来。
陶婶只好一边动着身子晃动背后的孩子,哄着说“丫头乖,不哭不哭,丫头...”
男人听到小孩的哭喊声愈发地不耐烦了,动手推搡起女人。
“啊——”
这时,一个铁球飞快地打到了男人的胳膊上。
男人环顾四周,只看到了角落里吃面的老人,听着孩子的哭喊声不明觉厉地准备继续动手。
这次一个铁球直接打到了男人的小腿上,男人嘶吼着跪了下去,疼痛顿时清醒了大脑,拖着一侧的腿逃了出去。
陶婶看着这个经常来吃面的老人,有些愣神,但是背后的哭喊声让她无法多想,只好一边哄着孩子,一边道谢。
“你的面,很不错”
“像是故人...”
不曾想,1981年春再次来吃面,春寒料峭,细雨如丝。
老人撑着油纸伞,踩着青石板上的水洼,往巷子尽头走去。
转过巷角,便听到婴儿的大声啼哭,老人愣住了。走进一看,面馆那模糊不清的招牌歪斜地挂在门框上,门板歪歪扭扭地倒在地上,门槛上还留着几道深深的血迹。老人心里一紧,快步走了进去。
面馆里一片狼藉,桌椅东倒西歪,地上散落着碎瓷片和面条。墙角的面粉袋子被划破了,白花花的面粉洒了一地,像下了一场雪。
综盗笔:桃之姚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