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国与尉国之间的战火熊熊燃烧,两国皆倾尽全力,誓要吞并对方,终结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斗,进而扩张各自的领土。每一场战役都如同命运的天平,在胜利与失败之间摇摆不定。
大椋新帝初登宝座,面对突如其来的权力与责任,心中难免生出几分茫然与无助。然而,在这关键时刻,两位他最为信赖的大臣——剑鼎侯与卫指挥使——毅然站了出来,主动请缨领兵出征。他们的坚定支持犹如冬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新帝心中的阴霾,为他注入了无比坚定的信心与勇气。
尉国趁大椋一时不备攻占了椋州和幽州,裴琰和卫昭兵分两路,卫昭先行赶赴幽州,待幽州事必再赶往椋州双方汇合,而裴琰则赶往椋州主持大局。
卫昭与部下内外呼应,默契无间,幽州很快便重回大椋的版图。两军汇合后,裴琰与卫昭联手反击,不仅收复了失地,更重创尉军,斩杀了叛将卢瑜,迫使尉帝写下投降书。一时之间,二人声名鹊起,威震四方。
裴琰:三郎,
卫昭:少君。
裴琰丝毫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亲自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后,才正色对着卫昭道出了此行的目的。
裴琰:三郎此次擒尉帝,得降书,可谓是风头无二,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佩服。陛下下旨不日到椋州,举行庆功宴。
卫昭:少君过誉了,在下希望少君帮一个忙。
裴琰:三郎,尽管说。
卫昭:希望少君带陛下去月落转一转,我会在庆功宴之上请陛下赦免月落。
裴琰听罢,眼中闪过一抹惊诧。卫昭竟用了“赦免”一词,而非“平反”或“翻案”。这细微的差别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
裴琰:赦免?
卫昭:当年的真相我们都心知肚明,可是如今先帝已然作古,陛下是不可能推翻先帝的结果,也不可能承认先帝判了冤假错案,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月落的子民过上平静的日子。
裴琰:好,我答应了。
——
皇帝:这里怎么尽是老弱妇孺,不见青年男女呢?而且她们脸上怎么会……
裴琰:陛下,月落连年向庆康进贡奴隶,所以才只剩些老弱妇孺,而这些女子,是因为不愿为奴,才在脸上刺青,为了勉励自己以后好好生活,便在伤疤上画青。
皇帝的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那份震撼之深,让他几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生长于庆康的他,早已习惯了奴隶制度的存在,视其为理所当然。然而,今日亲眼目睹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因这制度而家破人亡,他的内心深处第一次感受到了沉重的痛楚与不安。
裴琰:臣的家中也有不少奴隶,对此习以为常,只是没想到他们会因此……他们也是您的子民,也是我大椋的子民。
说罢躬身行礼,语气恳切。
裴琰:臣恳请陛下还月落百姓平静安稳的生活。
作者:期待大家的点赞,评论,收藏,花花,金币,会员。
综影视之向心而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