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宋后,杨四郎和潘语嫣暂居在潘府的一处幽静别院。尽管危机解除,但潘府上下依旧弥漫着压抑的气息,毕竟潘仁美获罪,整个家族都受到了牵连。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庭院中,杨四郎坐在石凳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那是出征前母亲佘太君亲手所赠,如今看着它,家乡的景象便浮现在眼前。潘语嫣轻手轻脚地走过来,看到杨四郎一脸愁容,心疼地问道:
潘语嫣:四郎,可是在想家了?
杨四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拉着潘语嫣坐在身边:
杨彦朗:语嫣,此次能平安归来,全靠你在旁协助。只是如今潘府这般光景,你跟着我,怕是要吃苦了。
潘语嫣靠在杨四郎肩头,轻声说道:
潘语嫣: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再苦我也不怕。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朝堂之上,关于如何处理与大辽后续关系的争论愈演愈烈。主战派认为大辽狼子野心,此次虽被暂时蒙混过关,但不可不防,应整顿兵马,随时准备应对战争;有些大臣则主张以和为贵,继续用岁币换取和平。皇帝犹豫不决,遂下旨召集众臣商议。
杨四郎得知此事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受苦的还是百姓。可若只是一味求和,大宋的尊严和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他决定进宫面圣,将自己在大辽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局势的分析一一告知皇帝。
进宫那日,杨四郎身着一身素袍,神色庄重。在朝堂之上,他详细描述了大辽的****、军队士气以及百姓生活状况,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战争与和平的利弊。他说道:
杨彦朗:陛下,大辽虽强,但内部亦有矛盾。如今我们若贸然开战,胜负未知,且生灵涂炭。不如趁此机会,加强边境贸易,增进两国交流,以文化和经济的力量,慢慢化解两国之间的仇恨。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陷入思考。这时,一位主战派大臣站出来反驳:“杨四郎,你不过是一介武夫,懂什么朝堂大事?大辽屡屡进犯,我们若不反击,岂不是示弱于天下?”杨四郎不卑不亢地回应:
杨彦朗:大人,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如今我大宋百姓渴望安宁,将士们也需要休养生息。若能以和平之法保我大宋太平,又何必让无数家庭妻离子散?
朝堂上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最终,皇帝决定暂时搁置争议,先派人前往大辽,试探对方的态度。杨四郎主动请缨,愿作为使者前往。潘语嫣得知后,虽满心担忧,但她深知杨四郎的抱负,只能默默为他准备行囊。
临行前,两人在城门口依依惜别。潘语嫣眼中含泪,紧紧握着杨四郎的手:
潘语嫣:四郎,此去千万要小心,我在大宋等你平安归来。
杨四郎轻抚潘语嫣的脸颊,坚定地说:
杨彦朗:放心吧,语嫣。我和阿羡一同去,定会平安归来,待我归来,我们便找一处山清水秀之地,过平凡的日子。
杨门虎将穿越陈情令姑苏蓝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