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的雁门关外,黄沙裹挟着霜气漫过城头。杨业握着红缨枪伫立瞭望台,盔甲缝隙间沁出的汗转眼凝成冰碴。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杨彦昭翻身下马,斗篷下摆扫落一地霜花:
杨彦昭:"父亲,清竹来信了。"
羊皮信笺在烽火台上展开,墨迹里还带着药香。杨清竹在信中说近日研制出治冻伤的新药膏,却苦于没有宽敞场地晾晒药材。杨业摩挲着信笺上力透纸背的字迹,忽然将披风往肩上一甩:
杨业:"走!回天波府!"
半月后,汴京仙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一座雕梁画栋的新建筑拔地而起。朱漆门楣上"清竹医馆"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廊柱挂着杨彦昭手书的楹联:"银针走线除沉疴,百草成方济苍生"。杨业特意从边关运来的玄铁药碾,此刻正静静立在堂前,厚重的碾盘上刻着"悬壶济世"的暗纹。
开业那日,天波府的家丁们抬着八人大轿来接杨清竹。轿帘掀开时,潘豹抢先一步扶住好友:
潘豹:"看看你这胡子,多久没打理了?今天可是大日子!"
杨清竹低头看着自己沾着药渍的长衫,正要开口,却见人群突然分开——杨业和杨彦昭身披战甲,威风凛凛走来。
杨业:"清竹,"杨业的声音带着沙场淬炼的沉稳,他抬手轻拍医馆匾额,"这是杨家的新战场。"说着解下腰间配刀,刀鞘上的龙纹在阳光下流转:"这把'回春刀',从今往后就护着我们杨家医馆。"
杨彦昭则捧出一卷泛黄的医书,封皮上"杨门秘录"四个篆字苍劲有力:
杨彦昭:"你祖父说,杨家的忠勇,也该在救人的战场上传承。"
医馆内,药柜按五行方位整齐排列,每格抽屉都嵌着黄铜药名牌。后院晒药场铺着青石板,特制的竹匾层层叠起,空气中浮动着当归与艾草的清香。杨清竹抚摸着药柜上的雕花,眼眶微微发热:
杨清竹:"没想到有朝一日,能有这么大的地方......"
潘豹:"这还不够!"潘豹突然掀开帘子,身后跟着十几个挑着担子的小厮,"潘家捐了十亩地,就在城西,咱们种上百草药园!"
话音未落,门外又传来喧闹,原来是附近村民自发送来匾额,红绸上"妙手仁心"四个金字被朝霞映得通红。
杨业看着忙得脚不沾地的两个年轻人,对杨彦昭笑道:
杨业:"当年在战场上,最盼着军医能多救几个兄弟。如今清竹开了医馆,也算圆了我一桩心愿。"
杨彦昭望着天边盘旋的苍鹰,点头道:
杨彦昭:"等开春,我和大哥,二哥从边关带些西域药材回来,说不定能配出新方子。"
暮色渐浓时,医馆的灯笼次第亮起。杨清竹站在台阶上,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手中握着杨业赠送的"回春刀"。刀身映出万家灯火,恍惚间竟与战场上的烽火重叠——原来救人的灯火,同样能照亮山河。
杨门虎将穿越陈情令姑苏蓝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