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战事平定的消息传回京城那日,阳光格外明媚。沈昭华坐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福安轻手轻脚地走进来:“陛下,太后娘娘说,选秀耽搁了许久,该接着办了。”
沈昭华笔尖一顿,墨滴落在明黄的奏章上,晕开一小团黑影。她想起城南书铺的墨香,想起谢临砚瘫软在地的模样,忽然觉得这场选秀,倒比最初想的有趣多了。
“准了,”她放下笔,“就定在明日,依旧在金銮殿。”
次日清晨,金銮殿的朱门再次敞开。经历了谢临砚的变故,剩下的待选公子们都收敛了锋芒,连走路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唯有三人神色如常——萧策因战功被暂留北境,苏砚辞依旧安静地站在角落,而温玉,依旧是一身月白锦袍,手中握着那柄素白折扇。
沈昭华高坐御座,目光扫过阶下:“谢临砚之事,想必诸位都听说了。”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选夫郎,首重品行,次看才学,至于家世……”她轻笑一声,“不足为凭。”
这话让寒门出身的公子们悄悄挺直了腰杆,世家子弟们则面露忐忑。
选秀流程从才艺展示变成了问答。内侍呈上题目,多是关于民生、农事、甚至边关防务的务实之题,显然是沈昭华刻意安排的。
苏砚辞第一个被点名。当被问及“如何解决北境灾民安置”时,他没有引经据典,只说:“灾民最需温饱,可让他们参与修缮边关城墙,以工换粮,既解温饱,又固边防。”
沈昭华点头:“说得有理。”
接下来几位公子或答非所问,或空谈道义,都没什么新意。直到内侍点到温玉。
“温公子,”沈昭华看着他,“若让你执掌户部,你会如何充盈国库?”
这问题堪称尖锐——户部掌管财政,牵扯无数利益,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世家。
温玉却从容不迫,折扇轻敲掌心:“回陛下,充盈国库不在重税,而在开源节流。开源者,鼓励农桑,疏通商路,让百姓有余力纳税;节流者,削减宫中冗余用度,裁撤闲散官员,将省下的银钱用在实处。”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侧的世家女官,“比如,各地藩王每年向宫中进献的奇珍异宝,其实大可不必——百姓安康,才是陛下最该珍视的宝物。”
这话不仅答了题,更暗指了藩王奢靡、官员冗余的弊病,简直是在太岁头上动土。殿中女官们脸色微变,太后坐在侧席,端着茶盏的手微微收紧。
沈昭华却笑了,笑意漫到眼底:“说得好。‘百姓安康,才是至宝’,温公子这话,说到朕心坎里了。”
温玉躬身:“草民妄言。”
“不是妄言,是真言,”沈昭华站起身,“今日复选,就到这里。”她目光扫过众人,“苏砚辞,朕命你入户部当差,从主事做起,好好学学如何务实。”
苏砚辞又惊又喜,连忙跪地谢恩。
“至于温玉,”沈昭华看向月白锦袍的身影,“你那书铺不是缺人手吗?朕派两个内侍去帮你修补舆图,也算……抵了你的画钱。”
温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明白过来——这是要将他放在眼皮子底下,既亲近,又试探。他拱手:“谢陛下恩典。”
太后终于忍不住开口:“昭华,选秀还没定结果,你这……”
昭华录:凤榻犹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