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该扫房子了。于明又踩着梯子去够房梁上的蛛网,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脚下一晃,差点摔下来。
“慢着点。”明秋伸手扶了梯子一把,眉头皱着,手里却拿着块抹布,正仔细擦着窗台上的兰草花盆,连盆底的泥渍都没放过。
“知道了知道了。”于明又拍掉手上的灰,忽然瞥见明秋的袖口磨破了个洞,“你这衣服都破了,怎么不换件新的?”
明秋头也没抬:“还能穿。”
于明又翻了个白眼,从包袱里翻出块靛蓝色的布料——这是前几日潘汐给他的,说煜结宗的弟子都用这种布做剑穗,结实。“给你补补?”他晃了晃布料,“别看我是男的,以前在宿舍缝过被子。”
明秋的动作顿了顿,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于明又当他默认了,找了针线筐就凑过去,坐在廊下的小板凳上,借着阳光穿针引线。
浩晴抱着团红线跑过来,辫子上的红绸子晃来晃去:“于大哥,我帮你拽着布!”潘汐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把剪刀,见布料歪了,伸手帮着捋了捋,指尖不经意碰到于明秋的手背,又像触电似的缩回去。
“潘汐姐姐的手好巧,”浩晴指着潘汐手里的帕子,上面绣着朵并蒂莲,“比绣坊的老板娘绣得还好。”
潘汐把帕子往兜里塞了塞:“瞎绣的。”但她嘴角的弧度,却比帕子上的莲瓣还柔和。
于明又缝得专心,没注意到这些。他的针脚歪歪扭扭,像条爬不动的毛毛虫,倒是明秋的袖口被他拉得笔直,露出腕骨分明的手,正拿着支毛笔在裁好的红纸上写字。
“写春联呢?”于明又凑过去看,“这字真好看,比庙里的碑刻还精神。”
明秋写的是“春风入宅兰香满,瑞雪临门福气多”,笔锋刚劲,墨色浓淡相宜。他放下笔,往砚台里添了点清水:“你也来写一幅?”
“我哪会这个。”于明又摆手,忽然眼睛一亮,“不过我会画星星!”他抢过毛笔,在另一张红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五角星,旁边还画了个手机的简笔画,“这叫‘未来福’,在我们那儿,见者发财。”
浩晴笑得直拍手:“像!像于大哥手机壳上的图案!”潘汐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伸手帮他把跑出框的墨线擦掉了些。
傍晚时分,春联都贴好了。于明秋画的“未来福”被贴在厨房门上,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热闹劲儿。明秋写的春联贴在正门上,风一吹,红绸子穗子哗啦啦地响。
潘汐炖了锅排骨汤,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她盛汤的时候,特意给浩晴碗里多放了块排骨,又往于明秋碗里添了勺 marrow(骨髓),动作自然得像是做过千百遍。
“你这手艺,不去开馆子可惜了。”于明又吸着骨髓,含糊不清地说。
潘汐的脸微微发红:“是师姐以前教我的,她说……炖排骨要放三片姜,多了发苦,少了腥气。”
提到祁宏,她的声音低了些。明秋往她碗里夹了块豆腐:“汤不错。”简单三个字,却让潘汐的眼睛亮了亮。
夜里守岁,四人围坐在炭盆边。浩晴睡着了,头靠在潘汐的肩上,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糖。潘汐一动不敢动,怕惊醒了她,眼神却比往日柔和了十倍。
于明又和明秋凑在一块儿,翻看着从兰若寺带回来的画册。画册里夹着片同心兰的干花,是春天采的,如今还带着点淡淡的香。
“你说,”于明又忽然开口,“明年这时候,咱们还能在一块儿守岁吗?”
明秋翻页的手顿了顿:“你想走?”
“不走。”于明又说得干脆,“就是觉得……这样挺好的。”他想起刚穿越过来时,天天想着怎么死,怎么回去,哪会想到有一天,能和一群“古人”围在炭盆边,看画册,听雪落。
炭盆里的火噼啪作响,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歪歪扭扭的画。明秋忽然从怀里掏出个东西,递到于明又手里——是块玉佩,上面的兰花雕得比上次那个精致多了,花瓣边缘还刻着细小的星纹,像他画的“未来福”。
雨物夕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