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暴雨夜的雨伞
九月的首尔,秋意已在几场风里悄悄酝酿,却总被突如其来的雨打回夏末的黏腻。梁清越坐在民俗学理论的课堂上,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笔记本边缘,目光却忍不住飘向窗外。
清晨出门时还是疏朗的晴空,她因为前一晚改论文摘要熬到凌晨,被闹钟连催三次才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书包就往地铁站冲,连手机通知栏里弹出的暴雨预警都没来得及细看。此刻窗外的雨帘却密得像一块被打翻的墨,狠狠泼在玻璃上,顺着窗沿蜿蜒成一道道深色的泪痕,连远处的教学楼都晕成了模糊的影子。
教授在讲台上用平缓的语调分析着专业课的叙事结构,梁清越却有点心不在焉。她想起粤省的雨,总是带着一股子湿热的莽劲,砸在芭蕉叶上噼啪作响,空气里永远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而首尔的雨,尤其这样的秋日暴雨,带着点清冽的凉意,敲在窗上的声音脆生生的,像有人在外面撒了一把碎冰。
“……所以关于口头叙事的集体性特征,大家课后可以结合这篇论文再做思考。”教授合上讲义,教室里响起稀疏的收拾声,梁清越这才回过神,赶紧把笔记本塞进包里。
随着人流走出教学楼,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风裹挟着雨丝斜斜地扫过来,打在裸露的胳膊上,激起一阵细密的凉意。梁清越站在门廊下,看着眼前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世界,有点犯愁。她的公寓离学校不算近,走路需要二十分钟,这个雨势,就算一路狂奔过去,也得淋成落汤鸡。
她在包里翻了翻,果然没找到雨伞。从前在粤省养成的出门必带伞的习惯,到了首尔后总被这里时晴时雨的天气磨得懈怠——有时候看着乌云密布带了伞,结果一整天都是大太阳;有时候想着晴空万里,转身就被淋个措手不及。
正当她皱着眉盘算要不要咬咬牙冲进雨里时,一个清亮的男声自身后传来,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清朗,还裹着被风吹来的雨气。
“努那?”
梁清越回过头,心脏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
朴在宇就站在几步开外的地方,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几缕湿漉漉地贴在光洁的额头上。他今天穿了件简单的白色连帽卫衣,外面套着件浅灰色的冲锋衣,拉链只拉到一半,露出里面黑色的T恤领口。
和前两次见面不同,他今天没戴帽子,也没穿那些潮牌外套,整个人显得干净又清爽,像被雨水洗过的天空,透着一股蓬勃的少年气。他手里拿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伞面还滴着水,显然也是刚从雨里过来的。
“在宇?”梁清越有些意外,“你怎么在这里?”
朴在宇几步走到她面前,脸上带着惯有的、很有感染力的笑容,眼睛在雨幕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我今天有节通识课在这栋楼,刚停好车就看见你站在这里啦。”他指了指她身后的门廊,“努那是没带雨伞吗?”
梁清越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抬手捋了捋被风吹乱的头发:“嗯,早上太着急出门了,没看天气预报。”
“雨下得好大啊。”朴在宇抬头看了看天,又转回头看向她,语气很自然地说,“那这把雨伞借给努那吧。”
他说着就把手里的伞递了过来。伞柄还是温热的,带着他手掌的温度。
梁清越下意识地摆手:“那怎么行,你等下也要用啊。”
“我没关系的。”朴在宇把伞往她面前又递了递,笑容很真诚,“我现在才来上课,教室就在楼上,用不到雨伞。而且我下课的时候,说不定雨就停了呢?”他歪了歪头,眼睛弯成了月牙,“再说了,努那把书借给我看,我把雨伞借给努那,我们这算是互帮互助,很公平呀。”
他闯入她的草稿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