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推门进来时,玄关处散落着半湿的雨伞,水珠顺着伞骨滴在地板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印记。林曦正蹲在鞋柜前收鞋,听见动静抬头,看见他手里拎着两个纸袋,其中一个印着城南老字号的藕粉招牌。
“出差回来了?”她站起身,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围裙上绣的缠枝莲纹——这是上周跟着婆婆学做点心时,对方硬塞给她的,说是“居家穿舒服”。
沈砚“嗯”了一声,把纸袋放在茶几上,解开西装外套的扣子。“刚落地就去了趟老街区,那边新开了家酸梅汤铺子,据说口碑不错。”他说着打开其中一个纸袋,玻璃罐里的酸梅汤泛着琥珀色的光,冰块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
林曦的目光在罐子上停了半秒,又移开了。她记得自己只在第一次见家长时提过一句“不太能吃酸”,当时婆婆正往她碗里夹话梅,她下意识皱了眉,后来再没聊过类似的话题。
沈砚像是没察觉她的停顿,又打开另一个纸袋,里面是用荷叶包着的藕粉,还冒着淡淡的热气。“路过街角那家‘甘芳斋’,想起你上次说他们的桂花藕粉甜得刚好,就顺便买了。”他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但林曦看见他耳尖泛着一点红。
她接过荷叶包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背,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空气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厨房传来冰箱运行的低鸣。
“谢谢。”林曦低头,拆开荷叶,藕粉的甜香混着桂花味漫开来,她舀了一勺放进嘴里,温热的甜意从舌尖一直暖到胃里。
沈砚坐在对面的单人沙发上,打开酸梅汤自顾自喝着,视线却时不时往她这边瞟。林曦假装没看见,慢慢吃着藕粉,忽然想起上周他出差前的早晨,自己整理书架时,随口跟电话里的闺蜜抱怨“甘芳斋的藕粉总是要排队,去晚了就卖完了”,当时他正在玄关换鞋,应该是听见了。
“这次去的城市,有旧书市场吗?”林曦没话找话,她知道沈砚不喜欢闲聊,却莫名想打破这尴尬。
“有个古玩街,藏着几家旧书店。”沈砚放下酸梅汤,“看到一本1983年版的《孙中山选集》,品相还不错,就买了。”他起身往书房走,很快拿着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回来,扉页上有钢笔写的“赠林曦 沈砚”,字迹笔锋锐利,却在“曦”字的最后一笔处顿了一下,显得有些笨拙。
林曦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她确实在某次翻《建国方略》时,跟他提过“想看看更早版本的选本,比对一下注释差异”,当时他正对着电脑处理文件,只“嗯”了一声,她还以为他没听进去。
“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她捏着书脊,指尖有些发颤。
沈砚别开脸,看向窗外的梧桐树:“猜的。你不是一直研究近代思想史吗?多本参考书总是好的。”他的声音有点闷,“而且……那家店的老板说,这种老版本适合配旗袍穿的人读,有古韵。”
林曦愣住了。他居然还记得她行李箱里的旗袍?记得他当初误以为那是“长辈喜欢的款式”时,自己悄悄红了的眼眶?
她忽然想起上周暴雨夜,自己发烧躺在床上,意识模糊间总觉得有人在摸她的额头,还听见沈砚低声打电话:“甘芳斋的藕粉还有吗?对,要热的,加双倍桂花……好,我现在过去拿。”后来她烧得迷迷糊糊,好像有人喂她喝了甜丝丝的东西,带着桂花的香气。
“沈砚,”林曦抬起头,正好对上他看过来的目光,他的眼神里有她从未见过的局促,像个做错事被抓包的孩子,“你是不是……”
话没说完,沈砚突然站起身:“我去洗澡了。”他几乎是逃也似的冲进浴室,很快传来哗哗的水声。
沈先生,香菜要挑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