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展的筹备像一场无声的战役。林心怡在工作室熬过无数个凌晨,将程宇辰的素描、许墨的代码草稿、小雅拍下的实验室照片熔铸成名为“重生”的作品。
光影与实物雕塑交融,老胶片在许墨开发的动态投影技术下流淌如记忆河流,程宇辰的画稿与许墨调试设备的侧影在光影中交替浮现,仿佛两段生命轨迹在时空重叠。
“第三区投影亮度需要调整。”许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递来一杯姜茶,右耳的黑痣在暖光下泛着微光,“程宇辰今天出院,我陪他过来看展。”林心怡心跳加速,望向窗外——程宇辰倚在樱花树旁,风衣下摆随风轻摆,手腕监测器换成轻便的无线设备。他挥手微笑,笑意温和如旧,却不再携沉重占有欲。三人并肩走入展厅时,光影在他们之间流淌,像无形的纽带。
展品中央的雕塑由许墨用3D打印技术制成,表面布满对应程宇辰笔触的凹槽。胶片投影启动,林心怡的肖像在光影中碎裂又重组,程宇辰的咳嗽声、许墨的代码警报声、她的哽咽声交织成破碎与修复的交响。小雅从人群里挤出来,眼眶通红却笑着:“这是我见过的最动人的作品。你们把痛苦熬成了光。”
她塞给林心怡一封信:“程宇辰给的,展毕再看。”掌声如潮水涌来时,程宇辰在台下鼓掌,监测器安静如常;许墨摘下耳机,姐姐生前未完成的钢琴曲与他哼唱的旋律交融。散场后,林心怡独自留在展厅,抚摸着雕塑上的笔触,突然听见身后熟悉的咳嗽声。
程宇辰未离去,倚墙望着她:“最后一次,我想亲眼看你将我们的故事变成永恒。”她拆开信封,程宇辰的字迹潦草却坚定:“我申请了国外艺术治疗项目,用余生帮助其他病人。许墨的姐姐没有白白牺牲,骨髓移植技术正在革新。这枚银杏叶木牌,请还给许墨,他才是该守护你的人。”
林心怡抬头,许墨正站在投影最亮处,胸前挂着那枚金属银杏叶,背面刻着“不离不弃”——程宇辰出院时偷偷留下的。光影在他们之间流转,她终于领悟:所谓“不离”,不是永不分离的桎梏,而是让彼此在裂痕中成长为更完整的生命。
深夜,许墨来到宿舍。他摘下耳机,耳际的黑痣在月光下闪烁如星,终于说出埋藏的秘密:“姐姐死前留了一段语音——她说,程宇辰的坚持让她看到了人性之光,即使移植失败,她也无悔。所以,我不再恨,只是学会了将痛苦转化为力量。”林心怡抚过他的火燎疤痕,触感灼烫却不再冰冷:“你的力量,教会了我如何拥抱破碎。”
她将银杏叶挂饰系在他颈间,“这是程宇辰的成全,也是我们的新生。”许墨的瞳孔泛起涟漪,将她揽入怀中。耳机里,钢琴曲与心跳声共振,他轻声说:“从你第一次蜷缩在图书馆看书时,我就想告诉你——你的眼睛里有固执的光,像姐姐最后的模样。
这次,我不会让光再熄灭。”窗外樱花飘落如雪,展厅光影持续流淌。三个月后,程宇辰的明信片从国外寄来,画满病人的笑脸,背面写着:“我在教他们用光影记录生命。”
许墨的团队成功破解姐姐遗留的加密数据,骨髓移植技术获国际认可,他右耳的黑痣成了实验室的标志——“不灭的光的印记”。林心怡的作品被美术馆永久收藏,她与许墨共同开发的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某个雨夜,她在旧画稿堆里发现程宇辰高三画的最后一幅肖像——夕阳下的她,发梢沾银杏叶,标题是“未来的光”。
如今,这幅画被许墨转化为动态投影,黄昏时分,工作室总会浮现那个永恒的瞬间。许墨调试设备时,耳机流淌着他们共同完成的钢琴曲,林心怡望向窗外雨滴折射的万千光芒,笑了:“你看,光从未真正破碎。
裂痕与新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