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呼吸的石头
张凌的越野车陷在茧山的泥里时,暴雨正把整片山坳浇成浑浊的黄色。
手机信号早在半小时前消失,挡风玻璃外,影影绰绰的山形像蜷曲的巨虫,当地人说这山会“蜕皮”——每到雨季,山壁就会渗出粘稠的粘液,裹着碎石滚下来,像某种生物在生长。
“张教授?这边!”山腰的雨幕里,穿蓑衣的老头挥着柴刀,刀光劈开雾气,露出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
老头是村支书王德才,三天前给张凌的研究所发过邮件,附了张照片:山壁的裂缝里,嵌着块会发光的蓝色石头,石头表面有规律地起伏,像在呼吸。
作为生物地质学家,张凌对这种“活体岩石”的传闻本嗤之鼻,直到看到照片里石头的纹路——和他失踪五年的哥哥张峰笔记里画的“共生体图谱”完全一致。
哥哥当年就是为了研究茧山,在山里失踪的,最后一次传回的定位,就在这片山坳。
王德才的木屋藏在竹林深处,梁柱上缠着暗红色的布条,屋檐下挂着十几个拳头大的茧,半透明的丝膜里隐约能看到蜷曲的影子。
“这是‘山神的孩子’,”老头往火塘里添柴,火星溅在地上的符纸上,“每年雨季,山都会送些‘孩子’下来,我们得好好养着,不然要遭报应。”
张凌的目光落在墙角的铁笼里,里面关着块篮球大的蓝色石头,石头表面的起伏频率和人类的心跳一致,缝隙里渗出的粘液在地上积成小水洼,水洼里倒映的火光,竟在缓慢地分裂、增殖。
“五年前,有个姓张的年轻人也来看石头,”王德才的烟斗在鞋底磕出火星,“他说这是外星生物,还在山里挖了个大坑,结果……”他突然压低声音,指了指后山的方向,“被山‘吃’了,连骨头都没吐出来。”
深夜的雨停了。
张凌被一阵奇怪的震动惊醒,铁笼里的石头发出蜂鸣般的低响,表面的蓝色纹路亮起,像电路板通电。
他悄悄摸出木屋,山壁的方向泛着幽蓝的光,无数条粘稠的“丝带”从裂缝里垂下来,在空中摆动,每条丝带上都粘着块小石头,正往山下滑。
最粗的那条丝带上,挂着个熟悉的东西——是哥哥张峰的登山扣,上面刻着半朵莲花。
张凌抓过柴刀砍向丝带,刀刃接触到粘液的瞬间,发出刺耳的嘶鸣,丝带断裂处喷出的蓝色液体溅在他手背上,像有无数细针在往皮肤里钻。
“别碰!”王德才举着火把冲出来,火光中,张凌手背的皮肤正在变色,蓝色的纹路顺着血管蔓延,“这是山在‘播种’,被它沾到的人,会变成新的‘茧’。”
铁笼里的石头突然剧烈震动,丝膜般的表皮裂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触须,触须顶端的吸盘吸附在笼壁上,竟在缓慢地腐蚀金属。
张凌的手机在这时突然亮起,五年前的短信提示弹了出来,发件人是张峰:“它们在模仿人类,别相信任何人,特别是……”
短信后面的字被蓝色的液体腐蚀掉了。
山壁的方向传来低沉的嗡鸣,张凌抬头望去,无数蓝色的光点正在聚集,形成一张巨大的脸,五官模糊,却能看出是人类的轮廓——像无数块发光的石头拼出来的。
第二章 蜕皮的村庄
茧山村藏在山坳最深处,全村只有七户人家,土坯房的墙壁都湿漉漉的,墙角布满蓝色的霉斑,形状和张凌手背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王德才的孙女小雅蹲在村口的碾盘旁,用树枝划着地上的粘液,划出的图案是个双螺旋结构,和张峰笔记里的共生体图谱核心部分完全一致。
“小雅今年七岁,生下来就会画这东西,”王德才往张凌手里塞了碗黑乎乎的药汤,“喝了能压一压‘山气’,你看村里人的眼睛,都有点发蓝,那是被石头‘认亲’了。”
张凌盯着村民们的眼睛,果然在虹膜边缘看到淡淡的蓝圈。
恐怖异闻:惊悚小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