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十七分,量子物理研究所的冷却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沈砚舟盯着观测屏上扭曲的波形,那团被命名为“回声”的暗物质能量体,正在 containment 舱内形成人脸的轮廓。第七次观测记录显示,每当他输入已故恋人苏晚的脑波数据,这团能量就会呈现出人类的情感波动——此刻,代表“悲伤”的蓝色频谱正以每秒 12 赫兹的频率震颤。
“它在模仿她的脑电波。”助手林夏将隔热手套按在舱壁上,透明的合金表面凝结着霜花,像苏晚生前最喜欢的冰雕艺术,“但根据量子退相干理论,宏观物质不可能保持这种稳定态超过 72 小时。”
沈砚舟的指尖在控制面板上悬停,指甲缝里还沾着实验室的超导液。三天前,他在苏晚的车祸现场采集到这团能量,它附着在她破碎的量子计算机上,数据流里混着她最后发送的未完成信息:“砚舟,别相信镜像……”
观测屏突然爆出雪花点,“回声”的轮廓猛地撞向舱壁,霜花炸裂的瞬间,沈砚舟看清了那张脸——左眼是苏晚的杏眼,右眼却嵌着块机械义眼,瞳孔里闪烁着二进制代码。
一、镜像代码
苏晚的量子计算机在防爆箱里发出细微的嗡鸣。沈砚舟拆开烧熔的外壳,主板上的电路像蛛网般蔓延,最核心的量子芯片上,用激光刻着串诡异的符号:∞∞,这是苏晚独创的“镜像算法”标记,意为“无限叠加的平行态”。
“找到她的研究日志了。”林夏将全息投影投在墙上,苏晚的字迹在蓝光中浮动,“她在车祸前三天就发现异常,说‘回声’能穿透维度壁垒,将平行世界的意识投射过来。”
日志的最后几页被高能烧毁,残存的碎片上有模糊的计算公式,旁边画着个简笔画:两个牵手的小人,一个标着“现实”,一个标着“镜像”,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上写着“爱”。
沈砚舟的拇指抚过芯片上的刻痕,那里还残留着苏晚的温度。他想起车祸当天的监控画面:苏晚的车在跨海大桥上突然失控,仪表盘显示量子计算机的能量输出达到峰值,而挡风玻璃外,映出个与她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影,正隔着玻璃对她微笑。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containment 舱内的“回声”开始发出人声,断断续续的音节拼凑出苏晚的声音:“砚舟……它在复制我……”
二、机械心脏
法医将解剖报告拍在桌上,冷藏袋里的金属碎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苏晚的死因是心脏骤停,但不是车祸导致的。”他用镊子夹起碎片,边缘还沾着暗红色的组织液,“她的胸腔里有这个东西,微型核电池,能量足以驱动一台量子计算机。”
沈砚舟的瞳孔骤缩。这是他为苏晚设计的心脏辅助装置,三年前她患扩张型心肌病,他花了六个月时间将量子计算芯片植入其中,既能监测心率,又能作为她研究的移动终端。
“但这东西被动过手脚。”法医调出三维扫描图,电池内部多了层纳米级的接收装置,“有人通过它远程激活了心脏骤停程序,时间正好与车祸同步。更奇怪的是,我们在她的枕叶发现了量子纠缠态的神经细胞,像是被某种能量改写过。”
林夏突然指向报告的附件——苏晚车祸前的通话记录。最后一个来电来自未知号码,通话时长 47 秒,信号源定位在研究所的地下三层,那里是废弃的旧实验室,十年前因“维度泄漏事故”被永久封锁。
containment 舱的警报再次响起,沈砚舟回头时,看见“回声”的轮廓上裂开道缝隙,里面渗出银白色的液体,在舱底汇成苏晚的名字。
三、维度裂隙
地下三层的门锁在液压钳下发出哀鸣。沈砚舟举着手电筒走进积灰的走廊,墙面上的警示标语被苔藓吞噬,“禁止单独进入”的字样只剩下残缺的“禁”字。
“这里的空间场很不稳定。”林夏的量子检测仪发出尖啸,屏幕上的波形像被揉皱的纸,“十年前的事故不是维度泄漏,是有人成功打开了裂隙。”
恐怖异闻:惊悚小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