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晨霜还未褪去,研究中心的培育室里,那株“混血植物”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尖顶着种皮,朝着模拟半人马座星光的光源倾斜,生长记录仪显示,它的茎秆每小时旋转0.73度——这个角度,正好是那组宇宙信号的周期系数。
“它在朝着宇宙回音的方向生长,”老教授调整着光源的光谱,“就像向日葵永远跟着太阳转,这株植物在跟着宇宙的‘农业节奏’走。”培育室的玻璃墙上,投影着全球各地同步生长的作物画面:东非的芒果苗朝着东方倾斜,南美的咖啡树在特定时刻舒展叶片,所有植物的生长节律,都与那73小时的宇宙周期产生了微妙的共鸣。
林辰的终端收到一份来自国际联合实验室的报告。科学家们将半人马座的宇宙信号,注入不同星球的模拟土壤,结果发现云溪葡萄的DNA在信号刺激下,会激活一组特殊的基因片段——这组片段原本与抗旱无关,却能显著提升植物在高辐射环境下的存活率。
“这是宇宙在给我们‘施肥’,”林辰指着报告里的基因图谱,“信号里藏着针对太空环境的‘生长密码’。”
苏婉清正在给“星际农业词典”添加新的插图。她用全球各地的作物种子,拼出半人马座的星图:云溪葡萄籽做星星,肯尼亚芒果核做星核,巴西咖啡豆做星轨。“词典的AI系统刚生成一个新比喻,”她笑着说,“把宇宙信号比作‘来自远方的花粉’,我们的作物正在被‘星际授粉’。”
无人机此刻正掠过澳大利亚的红土沙漠。屏幕上,原住民正在用传统的“点画”艺术,记录作物的异常生长现象:每株小麦的分蘖数都是7或3的倍数,恰好对应那组宇宙信号的周期参数。“他们说这是‘天空给大地的留言’,”技术员翻译着原住民的解释,“画下来就能传给子孙。”
小姑娘的“星际徽章”持续闪烁着绿光,里面封存的土壤数据开始自动更新。系统检测到云溪葡萄园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在宇宙信号到达地球的时刻会提升23%,就像土壤里的微生物在“收听”远方的广播。“徽章说,我们的土地已经收到宇宙的‘种植邀请’,”小姑娘把徽章埋进葡萄园的土里,“这样地下的根就能听得更清楚。”
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全球农业网络的波动曲线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当宇宙信号最强时,所有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同步提升11%;信号减弱时,生长速度集体放缓。陈曦调出一组对比数据:这种同步性,与古代各地农民“观星务农”的周期吻合度达到68%。
“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和宇宙对话,”陈曦感慨道,“只是今天我们用数据读懂了他们的语言。”
李大姐的葡萄园里,新结的葡萄串呈现出奇特的排列方式:每串葡萄的颗粒数都是73的约数,果皮上的果粉分布形成淡淡的螺旋纹,像极了半人马座的星系结构。法国酿酒师用这些葡萄酿造的新酒,在品尝时竟能尝出类似星际尘埃的矿物风味——检测显示,酒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那枚陨石样本的成分比例完全一致。
研究中心的屋顶观测台上,架起了一排特殊的“宇宙播种机”。这些设备能将作物种子与编码后的地球农业数据绑定,通过激光束射向半人马座方向。第一束激光发射时,全球的“标准节点”同时点亮,形成一道贯穿地球的光带,光带的角度与那株“混血植物”的倾斜方向完全一致。
“我们在给宇宙‘寄种子’,”林辰看着激光束消失在天际,“每颗种子里都藏着地球的土壤密码,还有那句‘葡萄熟了等你来尝’的邀请。”
重生之执掌风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