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许惟桓忽然开口,用笔尾的金属端极其精准地点在页面的一处——那落点,正是李敏慧第三种解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仿佛他早已在脑中无数次复盘过她的思路,“参考答案用了微积分,你这个代数变换更巧妙,绕开了高阶工具。”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纯粹的欣赏。这欣赏并非浮于表面的客套,更像是对她独特思维轨迹的了然和发自内心的赞许。
李敏慧微微挑眉,带着点探究看向他:“你看了多久参考答案?” 她很好奇,他是如何精准捕捉到她解法中最核心的巧思的。
许惟桓耸耸肩,嘴角极其轻微地上扬,那弧度很浅,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惯常疏懒平静的眼底漾开一点真实的笑意,甚至带着点破冰后的松弛感。“够久。”他吐出两个字,声音低沉。这句“够久”,像一句隐晦的谜语,不知是指钻研参考答案的时间,还是指……他观察、揣摩她解题习惯的漫长岁月。
预备铃尖锐地响起,打破了这微妙的气氛。
许惟桓直起身,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他看向李敏慧,目光快速掠过她的脸,像是在确认她的反应,又像是贪婪地将这短暂瞬间的影像再次深深烙印。“放学后延时服务继续?”他的询问很直接,目标明确,仿佛这已是既定事项。
姜满梨合上本子,轻轻点头,递还给李敏慧。
---
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余韵在值日生粉笔擦的挥舞中散去。参加延时服务的学生三三两两留下,教室里弥漫着低低的讨论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李敏慧将三张椅子挪成稳定的三角形。许惟桓拎着他的物理习题册走过来,动作极其自然、流畅,仿佛这动作已融入肌肉记忆。他极其精准地把其中一张椅子往外拉了拉,不多不少,恰好维持着一臂的物理距离,然后坐了下来。这个距离感,是他为自己划定的安全线,也是他无声宣告靠近的开始。
姜满梨坐在靠窗的位置,傍晚金红色的夕阳慷慨地倾泻进来,将她沉静的侧脸轮廓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
“这道题,”李敏慧翻开上午未竟的那一页,指尖点着题目,“你刚才说可以用能量守恒思路简化?”
许惟桓自然地接过本子。当他指尖捏住那薄薄的页角时,动作却带着一种与讨论氛围不符的、格外轻柔的小心翼翼,仿佛在触碰一件价值连城的易碎品,又或是在触碰某种连接着她的珍贵思绪。“看这里,”他的声音清晰、低沉,带着一种只有在深入探讨她感兴趣的难题时才会被点燃的专注热忱,“其实可以忽略中间复杂的受力分析,直接从系统初始和末态的能量转化切入……” 他的思路清晰,讲解简洁有力。
他的声音忽然顿住——姜满梨不知何时微微前倾了身体,白皙的手指指向解题步骤中的一个关键假设条件。
“这个前提……”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清晰地在讨论圈中荡开涟漪,“是不是需要再验证一下适用边界?”
三个人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李敏慧单手托着下巴,眼神专注;许惟桓一只手撑在椅背上,身体微微前倾;姜满梨则从靠窗的角度微微探身。错题本静静地躺在中间的课桌上,无形的讨论圈将他们联结在一起。
三年夏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