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澈心地善良,宅心仁厚,心怀慈悲,以仁爱之心待人。若能登上太子之位,必能以仁政治国,让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一位面容和善的大臣缓缓说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赵王刘珩聪明伶俐,机智过人,思维敏捷,常有独到之见解,非凡人可比。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朝的中流砥柱,他才是太子之位的合适人选。”一位文官模样的大臣慢条斯理地说道。
“齐王刘尊虽年幼,但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其潜力不可限量。假以时日,悉心培养,必能成就一番大业,肩负起王朝的未来。”一位大臣眼中满是期许。
群臣们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大殿内俨然变成一个热闹非凡的辩论场。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嘈杂而混乱的声浪,仿佛要将整个太和殿掀翻。而刘瑾则稳坐龙椅,面沉如水,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场激烈的纷争,眼神深邃而莫测,叫人难以捉摸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在这场激烈的唇枪舌战中,礼部尚书陈忠义始终沉默不语,宛如一座沉默的冰山。他眼神深邃而复杂,犹如深不见底的幽潭,让人难以窥探其中的奥秘。他深知,这场太子之争绝非表面那般简单,它不仅是皇子们之间的权力角逐,更是朝堂各方势力的一次大洗牌。而他作为礼部尚书,位高权重,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朝堂局势,因此必须谨言慎行,保持中立,不能轻易卷入这场漩涡之中。
然而,当听到有人提及刘钰时,他那平静的眼神中还是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他与刘钰渊源颇深,对刘钰的才能和抱负了如指掌。他内心深处,其实希望刘钰能够脱颖而出,登上太子之位,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在这场错综复杂、波谲云诡的太子之争中,刘钰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巨大挑战,前路可谓荆棘密布。
就在群臣们争得不可开交、场面几近失控之时,刘瑾突然抬起手,轻轻一挥,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顿时,殿内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如同被突然切断的琴弦,所有人都下意识地闭上了嘴,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刘瑾。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意已决,立秦王刘承为太子。”刘瑾的声音不高不低,但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是命运的宣判,在大殿内久久回荡。
群臣们纷纷跪地行礼,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声音整齐而洪亮,在殿内形成一阵回声。随后,刘瑾宣布退朝,群臣们便纷纷起身,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缓缓散去。
陈忠义心事重重地走出太和殿,他的脚步异常沉重,仿佛双腿灌了铅一般。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自己的心上,他深知,这场太子之争不过刚刚拉开序幕,接下来的日子,朝堂必将陷入更加复杂和艰难的局面,而他和刘钰,又将何去何从?
......
宁王府内,气氛压抑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厚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王府上空,仿佛随时都会倾泻下如注暴雨,将这座府邸淹没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刘钰独自坐在书房里,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令人喘不过气。他脸色阴沉得如同锅底,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仿佛要将内心的愤怒和不甘都通过这紧握的拳头宣泄出来。
“父皇居然立了刘承为皇太子?就因为他是嫡子,是父皇最宠爱的儿子吗?这不公平!”刘钰愤怒地咆哮着,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回荡,充满了绝望和不甘,犹如一头被困在牢笼中的困兽,发出最后的怒吼。
浮灯烬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