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汇报厅的穹顶被设计成星空模样,LED灯珠模拟的猎户座正缓慢转动。于弥攥着激光笔的手心沁出薄汗时,听见周航在后排调试模型的齿轮声,咔嗒咔嗒像在倒数。苏晓宇突然从侧面递来张便签,上面用星图符号画了个笑脸:"参照系稳定,放心。"
主持人报幕的声音落下,陈雨推着3D模型走上台,透明展示盒里的双星系统正匀速转动,微型马达的嗡鸣被扩音器放大,像宇宙深处传来的背景辐射。"我们的模型引入了反馈机制,"她推眼镜的动作带着晨光的笃定,"就像团队协作,每个变量都在维持系统平衡。"
于弥切换PPT的瞬间,屏幕上突然跳出于海龙的示意图——蓝紫色轨道上贴满了荧光星星,其中颗最大的星旁边,用银色马克笔写着"团队"两个字。台下传来低低的笑声,他看见李院士坐在第一排,铜制单摆从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底座的"1978"在灯光下闪着光。
演示模拟程序时,于弥故意放慢语速,激光笔的红点在星图上划出弧线:"这是考虑第三体影响后的轨道修正..."话音未落,后排突然响起哨声,是戴棒球帽的男生举着橘子糖晃悠:"和我们昨晚加的光环位置重合!"女生们跟着鼓掌,荧光贴纸的反光在墙上投下细碎的星轨。
问答环节,评委突然指向模型:"你们的误差控制在0.1秒,是怎么做到的?"于海龙没举手就站起来,黄头发在星空灯影里晃得像团火:"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像小马达,"他指着周航,"他改模型到凌晨,"又指向苏晓宇,"他核对了三年的数据!"
陈雨突然补充:"还有于弥的程序,鸾安的参数优化..."她的声音渐轻,却被鸾安接住:"就像双星系统,没有谁是中心,却都在彼此的引力场里。"台下的掌声里,李院士突然举起铜制单摆,摆动的轨迹和屏幕上的模拟动画奇妙重合。
宣布结果的时刻,于弥看见物理老师悄悄抹了把眼睛,手里的面包袋还没拆开——是凌晨剩下的宵夜。"一等奖,"主持人顿了顿,目光扫过他们的团队,"以及国家天文台暑期实习资格。"周航的模型突然转得更快,塑料星球碰撞的瞬间,所有人的影子在墙上叠成个完整的圆。
后台领证书时,李院士把铜制单摆放在于弥手里:"当年我用它观测天狼星,现在传给你。"底座的刻字旁,多了行新的笔迹:"2023,新轨道"。于弥抬头时,看见团队成员正围着实习申请表,周航的手指点在"北京"两个字上,像在确认坐标。
走出汇报厅,正午的阳光把影子缩成小小的圆点。于海龙举着证书奔跑时,不小心撞翻了展示台,3D模型滚落的瞬间,被苏晓宇稳稳接住——两颗塑料星球依然在转,像什么都没发生过。陈雨掏出笔记本,在受力分析图的对勾旁,添了行"共振频率:我们"。
鸾安突然把片新的槐花标本塞进于弥手心,塑封纸里混着片银杏叶——是陈雨的书签。"天文台的槐树该开花了,"她的指尖划过标本边缘,"和北京的星空很配。"于弥低头的瞬间,发现自己的指甲缝里还沾着程序代码的荧光绿,和她指甲上的银墨色融在一起,像道未说出口的等式。
物理老师举着手机追出来,屏幕上是全体成员的合影:周航抱着模型,苏晓宇举着星图,陈雨的笔记本翻开在公式页,于海龙的证书挡住半张脸,而他和鸾安的肩膀轻轻靠在一起,背景里的星空灯刚好在头顶亮成银河。
于弥把铜制单摆放进背包时,听见李院士在远处说:"最好的轨道,是能带着所有人一起走的。"他摸出那支十块钱的钢笔,在实习申请表的签名栏落下名字,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里,仿佛听见无数轨道正在交汇,像首永远不会结束的共振曲。
高考失利后重生,我卷赢了全省尖子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