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仪的校准音刚落,观测台的木门就被风撞得吱呀响。敦煌中学的女生突然举着绢画跑向角落,夜光颜料在晨光里泛着幽蓝,北斗七星的箭头正慢慢转向——指向于弥和鸾安交叠的手。“马燕姐说对了!”她拽着领头男孩的胳膊笑,“飘带弧度和牵手角度,误差不超过0.5度!”
哈工大的教授突然调试起录音机,五十年前的星空录音混着新的声波,在光谱仪上拉出条暖橙色的线。“这是告白的频率。”研究生举着屏幕凑过来,上面叠着两条轨迹,“上面是你们现在的声纹,下面是李院士当年向师母告白时的——重合度99%!”李院士的妻子突然红了眼眶,往保温饭盒里添了勺辣椒油:“他当年就着星星表白,说要让宇宙当见证,结果紧张得把醋当成了酱油。”
卓玛的直播弹幕突然刷起“同光星”。镜头切到香港的天文台,学生们正用紫荆花瓣拼星轨,每片花瓣转动时,鸾安笔记本上的标本就跟着颤一下。“澳门的同学在镜湖旁测了折射角!”阿明举着手机喊,屏幕里的光斑在水面上晃成心形,“他们说这是‘两岸同光’的证明!”
厦门大学的玻璃缸突然泛起荧光。台北学生写的便签被水流卷着漂动,刚好贴在荧光藻最亮的地方。带队教授调出阿里山的星轨图,和观测台的屏幕并在一起——两条弧线在顶端交汇,像被月老系了红绳。“我们带了台湾的高山茶。”他往保温桶里倒热水,“泡开的茶汤,和大陆的碧螺春拼在一起,是个完整的圆。”
山下的气球群突然变了队形。北京小学生画的简笔画星轨,被贵州的蜡染星座图裹在中间,养老院爷爷奶奶的祝福纸条在气流里展开,每个字都对着太阳的方向。社区合唱团的和声顺着风飘上来,《星之所在》的调子混着冬不拉的弹拨声——新疆的牧民们正围着篝火起舞,火光照亮的星轨,和云南傣族姑娘尾屏接住的经幡,在天空中拼成了“囍”字。
于弥突然从口袋里摸出个小盒子。里面不是戒指,是片鸣沙山的细沙,混着曲阜的柏叶、台湾海峡的海水结晶。“这是各地的‘信物’。”他把盒子递给鸾安,“敦煌的学生说,把它们混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的坐标。”
鸾安刚打开盒盖,四川的张老师就举着麻婆豆腐冲进来,辣味裹着星子的光漫了满台。“告白哪能没烟火气!”她往两人碗里各挑了一筷子,“这辣味够劲,像你们的心动——藏不住,也忘不了!”
光谱仪突然发出“嘀”的一声。校准完成的屏幕上,所有星轨、声纹、荧光轨迹都叠成了个完整的圆,圆心处写着行小字:“宇宙级心动参数:两人,千万人,共此星光。”
直播镜头最后落在太阳上。西藏的经幡环还套着日轮,几百个气球在光里亮成小太阳。卓玛突然对着麦克风喊:“看评论区!全国的天文台都在转播,说要让同光星见证——”
话音被于弥的告白打断。他的声音混着合唱团的和声、冬不拉的调子、荧光藻的轻响,还有远处四川的辣椒香,在观测台里荡出圈涟漪。鸾安的回答被光谱仪转换成条金线,和所有星轨、所有声纹、所有帮忙者的心意缠在一起,往宇宙深处飘去。
李院士的妻子看着保温饭盒里的北斗七星葱花,突然笑了。晨光落在盒盖上,反射出的光斑里,于弥和鸾安的影子正跟着飞天飘带的弧度摇晃,而全国的星光,都在为他们的轨道,轻轻打着节拍。
高考失利后重生,我卷赢了全省尖子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