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烽火:抗日之豫西铁血》
百晓热点
上部《星火照嵩山》
卷二:秘密联结
第一辑:庙中秘语
第18章:密道里的“皮司令指令”
第1节:夜校的实战课
赵山河摸到五岳庙后墙时,裤脚还沾着田埂的湿泥。夜风裹着麦秸秆的焦味飘过来——是日军烧过的麦田方向,他攥了攥袖管里藏的短刀,指节压在刀鞘的旧磨痕上。
庙门虚掩着,里头漏出昏黄的油灯光。他猫腰溜进去,青砖地缝里渗着雨水,踩上去发出生硬的“吱呀”声。正厅里二十多个农民围着油灯,一个个脑袋垂着,像被霜打蔫的高粱。穿青布长衫的李百晓站在供桌上,手里捏着根烧黑的木炭,在墙上画了个“兵”字。
“都看好了——”李百晓的声音压得低,却带着劲,“上面一个‘斤’,是砍柴的刀;下面一个‘八’,是两条腿。咱庄稼人有八斤力气,能扛锄头,就敢扛枪打鬼子。”
有个老汉咳嗽着问:“李先生,认字能挡子弹?”
“认字能记账。”李百晓用木炭敲了敲墙面,火星子溅起来,“记清鬼子抢了多少粮,记准他们藏粮的窝,就是给枪杆子指路子。”他突然转身,木炭在“兵”字旁边画了道竖线,“比如这根线,是红绳——”
赵山河的后背瞬间绷紧。他是皮司令派来的联络兵,暗号里“红绳”就是接头的信号。
油灯突然“噼啪”爆了个灯花,李百晓的影子在墙上晃了晃,他慢慢走下供桌,路过赵山河身边时,袖子不经意擦过赵山河的胳膊。“这位兄弟面生啊。”他盯着赵山河沾泥的裤脚,“是来学认字?”
“听说李先生教算账。”赵山河按住袖管里的刀,指尖能摸到刀把上的防滑纹,“家里的麦被抢了,想记个明白。”
李百晓笑了,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灰:“好,就教你记‘粮’字。”他重新站上供桌,木炭在墙上划得沙沙响,“左边是米,右边是良——有米吃,才是良方。”说着突然压低声音,嘴唇几乎贴在最前排老汉的耳边,却让整个正厅都能听见,“但现在,得先记鬼子的账。”
他从怀里摸出个布包,倒出一把红绳。“皮司令刚传信——”油灯的光落在他捏着红绳的手上,指腹磨得发亮,“一根红绳,代表一百斤。今晚把各村被抢的粮数报上来,用红绳打好结,天亮前我要见到总数。”
赵山河的喉结动了动。皮司令的密信里说,李百晓是新发展的联络员,可刚才擦过他胳膊时,袖管里分明有枪的硬角。这时院外突然传来狗吠,是日军巡逻队的方向。李百晓猛地吹灭油灯,黑暗里传来他的声音:“都到偏殿躲着!”
赵山河跟着人群往后挪,手腕却被人攥住。是李百晓,在他掌心飞快划了个“三”字——皮司令约定的紧急暗号。他刚要回应,院门外的狗吠突然停了,取而代之的是皮鞋踩在青砖上的“咔哒”声,越来越近。
第2节:试探与交心
巩县烽火抗日之豫西铁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