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天放学,我在自行车棚里捡到他的笔记本。不是那个写满公式的,是本封面画着篮球的软皮本。鬼使神差地翻开,才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我的侧影速写——画的是我趴在桌上睡觉的样子,头发乱翘,嘴角还沾着点口水,旁边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今天又没听课,笨蛋。”
字迹旁边,有个被反复涂改的爱心,浅得几乎看不见。
原来他也在看我。
原来他会记得我上课总打瞌睡,会发现我偷偷在课本上画小人,会在我被篮球队长起哄时,不动声色地把球砸向对方的后脑勺。那些我以为是“巧合”的瞬间,全是他藏不住的在意。
后来我们一起考上了同一座城市的大学,隔着三条街的距离。他学了机械,我读了中文系。会在周末约着去图书馆,他看图纸,我写稿子,中间放着两杯加冰的可乐;会在冬天的雪夜里,挤在同一把伞下往地铁站跑,他的肩膀总往我这边倾斜,半边袖子都湿透了,却问我“冷不冷”;会在毕业季的散伙饭上,被朋友起哄着“喝交杯酒”,他的手指碰到我的手腕时,两个人都像被烫到一样缩回手,脸颊红得比桌上的小龙虾还艳。
谁都没说过“喜欢”。
我们像两只互相试探的刺猬,小心翼翼地靠近,又怕扎伤对方,只好在安全距离里徘徊。我怕我的唐突会打破这份默契,他大概也在担心,那句“我喜欢你”说出口,连朋友都做不成。
直到工作后的第三年,我们在一次项目合作中重逢。他穿着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递名片给我时,指尖的薄茧和当年握笔的触感重叠。那天晚上加班到凌晨,写字楼的电梯里只有我们两个人,镜面映出彼此疲惫却亮着光的眼睛。
“其实……”他先开了口,声音有点涩,“大学时,我每周三都去你们系的公开课,坐在最后一排。”
我愣住了。周三下午是我专业课最多的一天,我总坐在第一排,从来没回头看过。
“我也是。”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你公司楼下的咖啡店,我去过很多次,就坐在靠窗的位置。”
电梯“叮”地一声到达一楼,门缓缓打开。外面的月光很亮,照亮了他眼里的惊讶,也照亮了我藏了八年的勇气。
原来所有的犹豫和躲闪,都不是因为不够在意,而是因为太在意。我们都在等对方先迈出那一步,却不知道,彼此早已在原地,等了很久很久。
这本书里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有两个普通人的青春。有数学课上的纸条,有篮球场上的汗水,有雪夜里倾斜的伞,有电梯里迟来的坦白。写的是我和他,也是每一个在暗恋里跌跌撞撞的人——我们都曾在喜欢的人面前,变得胆小又笨拙,把“我喜欢你”藏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以为那是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
但其实啊,好的感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奔赴。
就像梧桐树叶总会落在同一个角落,就像十七岁的蝉鸣总会叫醒夏天,就像我走向你的时候,你也刚好,朝我抬起了脚步。
那些年没说出口的话,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那些因为对方而变得勇敢的瞬间,最终都汇成了一句话:
为了你,所有的等待和试探,都值得。
现在,故事开始了。
——白恋兰饼板蓝根
为了你也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