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书既至,出于邦交礼仪,胤朝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刘耀文很快下旨,准许南诏使团入京,并命礼部妥善安排接待事宜。消息传开,朝野上下又是一番议论,目光再次聚焦于皇后南枝身上,只是这一次,质疑少了,更多的是好奇和审视。
一月后,南诏使团抵达京城。使团规模不小,由南诏王胞弟——靖王段思陵亲自率领。段思陵年约四十,面容儒雅,眼神却透着精明。他带来了丰厚的贺礼,姿态放得很低,口口声声感念胤皇陛下对“表妹”的恩宠和照顾。
盛大的接风宴设在麟德殿。灯火辉煌,丝竹悦耳。刘耀文携南枝高坐主位,接受南诏使臣的朝拜。
段思陵恭敬行礼后,目光落在南枝身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和感慨:
“臣段思陵,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凤仪,果真有几分昭阳姑母当年的风采!王兄在国中时常思念姑母,更牵挂娘娘,得知娘娘贵为胤朝国母,不胜欣慰!特命臣带来姑母生前最爱的几样南诏小食和一副画像,聊表思念之情。”
说着,便命随从呈上。
锦心上前接过。南枝看着那些精致的南诏点心和那卷画轴,心情复杂。这些东西,无疑是在不断强化她与南诏、与昭阳长公主的联系。
“靖王有心了。代本宫谢过王兄。”
南枝保持着皇后的威仪,语气温和却疏离。
宴席间,气氛看似融洽。段思陵谈吐得体,对胤朝文化颇有研究,与朝中大臣也能相谈甚欢。但他话题的中心,始终围绕着昭阳长公主的往事,以及南枝这位“遗珠”在南诏王庭的“童年趣事”(自然是杜撰的)。他讲述得绘声绘色,仿佛真的一般,目的就是要在胤朝君臣心中,塑造出南枝与南诏王室血脉相连、感情深厚的印象。
刘耀文不动声色地听着,偶尔附和几句,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看透段思陵所有的表演。
酒过三巡,段思陵终于看似不经意地切入正题,起身举杯,对着刘耀文和南枝深深一揖:
“陛下,娘娘。王兄此番命臣前来,除了恭贺与探望,还有一事相求,万望陛下与娘娘恩准。” 他语气恳切,
“昭阳姑母当年远嫁…不幸客死异乡,其灵柩一直暂厝于胤朝京郊。王兄思及姑母漂泊之苦,每每痛彻心扉。今幸得娘娘在此,血脉相连。王兄恳请陛下与娘娘开恩,允准臣…迎请姑母部分遗骨归国安葬,以慰姑母在天之灵,也全我南诏王室思亲之心!此乃王兄毕生所愿,亦是南诏举国上下之期盼!恳请陛下、娘娘成全!”
说完,他竟撩袍跪了下来!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帝后身上。这才是南诏使团真正的目的!迎请遗骨!此事若成,南枝作为“昭阳长公主之女”,与南诏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甚至可能被南诏以“孝道”为名,施加影响!若不成,则显得胤朝和皇后不近人情。
好一招以退为进!段思陵将姿态放得如此之低,将南诏王和南诏国民的“思亲之情”渲染得如此感人,更将难题直接抛给了南枝!让她在“孝道”和“胤朝皇后”的身份之间,陷入两难!
南枝的心提了起来。她下意识地看向刘耀文。
刘耀文放下酒杯,脸上的温和笑意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带着帝王威压的肃穆。他没有立刻回答段思陵,而是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跪地的段思陵身上,声音低沉而清晰地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传遍整个大殿:
“靖王请起。昭阳长公主之事…朕,亦感怀于心。”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而悲痛:
TNT:诸界为她倾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